文档详情

键盘设计的合理性建议.doc

发布:2017-06-09约5.5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键盘的历史和对于中文输入的合理性建议 键盘(Keyboard)是计算机的重要输入设备,你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并进行打字练习的时候,一定会奇怪字母键的排列顺序:QWERTYUIOP、ASDFGHJKL、……,老师也可能会给你这样的解释--为了提高打字速度,从各个字母的使用频率方面考虑,必须将字母表的顺序打乱,将各个字母分布在最有利于打字的位置,所以键盘不是ABCDEFG……的字母表顺序键位。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会认同上述观点,以为这是出于提高输入速度的目的科学布局的,而事实正好相反,当然这要人计算机键盘的发展史说起。 计算机键盘的前身是打字机的键盘,最初是美国的克里斯托夫·休斯在19世纪80年代设计的。当时打字机采用物理机械装置,常常会由于快速击键所带来的惯性原因使字母显示的速度与输入速度严重脱节,造成卡字,有时不得不故意降低击键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休斯把比较常用的字尽量平均分布在各个指头的管辖范围;并且特意特意将诸如RT、FG、DE、YU、HJ、IK这些常见的字母组合设计在只能由一个指头敲击的位置,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这些高频字母的输入速度,从而防止打字机的卡字现象。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键盘布局,由于第一行前几个字母键依次Q、W、E、R、T、Y,所以有人就直接称之为“QWERTY Keyboard”,可以音译为“柯蒂键盘”。 后来计算机代替了打字机,卡字现象不复存在,但历史习惯的原因使这种键盘一直沿用至今。当然也曾经有许多人对键盘的这一“故意不合理”布局进行过各种重新设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的奥格斯特·德沃特,他把字母表中的五个元音字母(a、o、e、i、u)五个最常用的辅音字母(b、c、s、p、t)排列在基本键位行上,取代从前的“ASDFG”与“HJKL;”,这一科学布局使打字输入速度成倍提高。但可惜的是,除了发明者本人及其合伙人,几乎没有人愿放弃自己弹指如飞的柯蒂式指法,而再去重新适应什么新式、高效的键盘,于是此设计也就夭折了。目前主流计算机键盘布局的设计合理性 (以下问题相信经常用电脑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的。) 1.一般人的习惯右手使用鼠标,而主键盘区位于整个键盘的左侧,显然拉长了右手移动的距离。 2.小键盘即数字键区,位于键盘的右侧,当频繁键入数字时,右手必须在键盘和鼠标之间来回移动,而此时左手却闲着。 3.insert键明显多余,并且靠近Backspace键,很容易按错。 4.键盘上的power键很容易按错,按错后往往后悔莫及。 个人建议: 1.将数字键盘移至键盘的左边,与主键盘区位置互换,原来中间的home,Page以及光标等这部分键仍位于此两者中间。 ??【1】方便经常用数字键盘的人 ??【2】减轻右手的负担,更加人性化。 2.insert,power两键可以单独设置开关,或者直接去掉。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意见? 我们的目的,是要为中国人设计一个自己的输入汉字的键盘!而不是让中国人练习输入英文!这个键盘一定要让中国人打汉字顺手、高效,而不是将汉字依附在英文之上,跟着外国人不合理的设计输入汉字!哪怕是最终我们也使用了同样的一个设备、同样的一个键盘,那也只能是凑巧!中国人也必须将输入汉字之便,作为最高追求,重新加以设计使用!这正如外国人发明的钢琴,在西方国家弹西方音乐,在中国,最动听的当然还是民族乐曲!所以,当我们为汉字设计输入法时,即使“洋为中用”,也必须考虑中文特色而大胆创新! 1、关于输入速度的回顾 向电脑输入汉字,即打字的过程,是一种“人—机”联系方式。关于手指和键盘之间的配合问题,在汉字输入键盘设计,特别是键盘的字根布局中,是一个直接关乎提高汉字输入效率,即能否打得快的重要问题。 对于汉字输入键盘来说,不同的键数,会有不同的“指法”要求: ①?整字大键盘 这是1980年左右国内流行的一种输入法。数千个“字键”摆在面前,差不多任何人都只能是“一指禅”按键,至多两只手各用一个指尖按键。这种被外国人嘲笑为“逮跳蚤”的打字操作,是谈不上“指法”和效率的。 这是比“大键盘”进步的输入设备,当时甚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是汉字输入的最理想方式。输入时,右手按主键(主键有200多个),每个键上9—16个整字,然后左手按9—16个辅键,交替按主键和辅键,等于“选字”。这种输入法,也只能有一种“指法”——左右各一指交替按键,也是无法用键位设计来提高的。 ③?北京大学256键中键盘方案 下图是1978年北京大学汉字信息研究组,在王选教授领导下,研制出来的一个256键“中键盘”组字方案。大约用了1,000个组字单位,两到三键即可“拼合”出一个字。这在当时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汉字输入设备了(其制造成本尚不清楚)。 程度都有关系。但在同一技能水平情况下,效率主要是与键盘键数的多少有关系。据日本“实务用字研究会”(S.T.B)在1962年做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