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蒸汽冷凝水及二次蒸汽回收技术要求.docx

发布:2024-12-25约6.2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蒸汽冷凝水及二次蒸汽回收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蒸汽冷凝水及二次蒸汽回收的术语和定义、回收原则、使用条件、装置要求、装配要求、安装验收、质量承诺、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蒸汽冷凝水及二次蒸汽回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T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2712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NB/T47034工业锅炉技术条件

NB/T47055锅炉涂装和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冷凝水condensate

当温度低于其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水蒸汽放出汽化潜热而形成的液态水。3.2

二次蒸汽secondarysteam

又称闪蒸汽,指由于压力下降至其饱和压力以下时,冷凝水产生闪蒸而重新汽化的蒸汽。3.3

冷凝水回收率condensaterecovery

年实际回收的合格冷凝水量与年产生的可被回收的冷凝水量的百分比。

3.4

开式回收系统openrecyclingsystem

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与大气直接接触,回收水箱压力等于大气压力的系统。

3.5

闭式回收系统closedrecyclingsystem

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都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回收水箱压力大于大气压力的系统。

4回收原则

4.1基本原则

4.1.1应符合GB/T12712的要求,并有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原则。

4.1.2冷凝水回收系统中,能量应按品质综合利用,并保持整个蒸汽热力系统利用率最高,经济性最

好。

4.1.3蒸汽供热的用汽设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冷凝水回收条件时,应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方

2

式,并提高冷凝水回收量。

4.1.4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冷凝水回收率不应小于70%。用汽设备产生的冷凝水,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回收。

4.1.5按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高温冷凝水回收应装设二次蒸发装置,并对其产生的蒸汽和冷凝水分级回收利用。

4.2水质监测原则

4.2.1对于有可能被污染或确被污染的冷凝水,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有回收价值时,应设置水质监测及净化装置监测并净化回收。经过技术经济分析确无回收价值时,应采取措施回收其热量或应用于其它系统,以节省热能与用水。

4.2.2回收的冷凝水作为锅炉给水时,工业锅炉应符合GB1576的规定,电站锅炉应符合GB/T12145的规定。

4.3方案确定原则

选用冷凝水回收系统时,应根据用汽设备压力温度、冷凝水回收量、冷凝水水质、输送距离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多个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高温冷水梯级利用和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或装置。

4.4合管回收原则

4.4.1蒸汽在用汽设备中凝结放热,不同压力冷凝水当压差小于0.3MPa时,可汇入同一冷凝水总管输送。在合管管路连接上,应采取便利高低压冷凝水合流的措施。

4.4.2蒸汽在用汽设备中凝结放热,用汽设备压力压差大于0.3MPa时,冷凝水背压变化不能保证低压用汽设备正常回水,高、低压用汽设备冷凝水应分管输送,或将高压冷凝水扩容降压至低压冷凝水后再和低压冷凝水管路合管,并将扩容二次蒸汽并入低压蒸汽管网。

4.4.3在布置冷凝水回收管路时,应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在汽侧和水侧之间的连通管,蒸汽不应漏入冷凝水管路,破坏冷凝水系统。

4.5回收方式

4.5.1按冷凝水回收管网运行方式可分为:

——重力自流回水;

——余压回水;

——加压回水。

4.5.2按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与大气接触划分:——开式回收系统:

.开式水箱加电动水泵回水系统,

.蒸汽自动泵加压输送回水系统;

——闭式回收系统:

.闭式水箱加带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的电泵回水系统,

.活塞压缩机往复压送冷凝水的回水系统,

.通过蒸汽或压缩空气的气力输送冷凝水的回水系统。

5使用条件

5.1用汽设备冷凝水压力小于0.1MPa或冷凝水温度低于80℃时,宜采用开式回收系统方式回收至锅炉给水箱。

5.2利用重力自流或余压开式回水系统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