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 .pdf
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
施工监测方案
编制人: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八月
目录
1概述1
1.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2
2.1规范及规程
2
2.2其它资料
3基坑监测实施方案2
3.1监测目的
3.2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2
3.3监测工作流程
3
3.4监测项目
3.4.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3.4.2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
3.4.3监测基准点
3.5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6
3.6.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6
3.7监测报告
4监测质量保证措施8
4.1质量方针
4.2质量保证体系
4.3仪器的保证措施
4.4测点保护与恢复
4.5控制标准
4.6险情预报
4.7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5监测工作计划11
5.1施工及埋设工作计划
5.2监测及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5.3工作制度
5.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6投入本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表14附:基坑监测点点
位示意图
预览: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西起三合大道(古瓦公路)与平安大道交
叉口K0+000,东至东园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K4+931,全长4.931公里(见管
廊分布示意图)。管廊布置于平安大道机动车道正下方。管廊施工采取基坑明
挖、结构现浇等工艺。管廊断面采用干支混合型的形式,满足管线安装敷设和
运营维护要求,断面型式设计为双舱、三舱和四舱形式,入廊管线种类有高压
电力、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结构全宽分别为7.75m、10.4m、
13.05m,结构高度为4.45m,结构断面详见图示。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2.5
米~3.0米,断面净高3.5米~6.1米,基坑一般深度约7-8m,下穿河道的局部
段落基坑深度在10m以上。
1.平安大道为平安区城区主干道,路面全宽约16m;除两端交叉口外,沿线共
有15个支路交叉口;沿线主要为平安区政府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
商铺、餐馆的聚集地,交通较为繁忙,属于平安城区交通主心骨,施工期间道
路保通难度较大。另外,平安大道三处与河道相交,平安大道(三合大道~三
合东路)正在进行桥梁施工,平安大道现有交叉支路中新安路、杨家路、湟源
路、民和路、享堂路、平张路等6条均处于围挡施工中,对施工交通疏解增加
难度。
2.沿线管线地下管线密布,情况较为复杂,探明管线并加以保护难度大。基坑
开挖需先剥离浅层土体暴露管线位置,影响基坑开挖施工进度。
1
图1-1综合管廊分布示意图
2编制依据
2.1规范及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2其它资料
基坑监测布点图
3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3.1监测目的
确保海东市地下城市管廊基坑工程的稳定安全性。确保施工影响
区域内的已有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为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
供判断数据。及时为基坑施工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围护
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随时根据监测资料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是
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1.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2
预览:
2.结合设计规定和规范要求,确定监测点埋设位置;
3.考虑监测区域内观测点的布设位置,使各观测数据具有互相验
证性和分析性;
4.明确仪器埋设要点和埋设标准,明确所采用的监测仪器的类
型、型号或量程,制定观测作业指导书;
5.根据规范要求,明确施工控制标准;
6.明确监测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
3.3监测工作流程
3.4监测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施工监测项目主要内容为:
一、支护结构的监测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二、周围环境的监测
(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3
预览:
(2)周边地表的沉降监测;
3.4.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由于基坑的开挖,支护系统的位移将是引起周围地层、道路及建筑物位移的主
要反映,掌握其位移变化量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关系尤为重要。基坑围护桩水平
位移点布设在坡顶上,基本布置在各长短边的端点及中点上,监测点的间距
20m。监测点埋设步骤为:
1.基坑分段开挖,在开挖刷坡顶一米左右根据布点图找出对应桩号埋设钢筋监
控点。
2.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的φ12mm×4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