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与朝核_何以如此沉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伊核与朝核_何以如此沉重
伊核与朝核问题,是当前全球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朝鲜2013年2月12日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朝核危机再度进入新高。
伊核问题同样危机态势居高不下,多边谈判进程举步艰难。2月22日伊朗宣布在国内发现大型铀矿的消息,将为伊核新一轮谈判投下新的阴影。
在伊核和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重大安全关注的时刻,回顾伊核与朝核问题的“前世今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两大潜在安全“爆点”的未来。
全球安全的基础工程
冷战结束后,有效推进美俄两大国的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和出现新的核冲突危机,成为了国际安全的中心环节。国际社会深切地意识到,只有有效地管控、减少世界主要核大国的核库,防止出现新的核武器拥有国,拒绝核武器和核武器技术的扩散,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以联合国《核不扩散条约》为中心建立和发展国际防核扩散制度,就成为了让世界尽可能远离核威胁的历史性步骤。《核不扩散条约》在1967年由联合国成员大会批准,在1970年正式生效。该条约规定,只有现有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为合法的核武器拥有国。超越这一范围的任何核武器努力都是非法的。
从1970年至今,全球核不扩散已经建立起了以联合国安理会为保障机制、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查机构、以多项防扩散法律文书和国际合作体制建设为基础的国际制度,为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监督核材料供应、鼓励和平核能利用的同时严控武器级核企图、监管各国的核安全、促成世界主要核国家承担核裁军义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84年,联合国常设国际法院曾正式做出国际司法裁决,强调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任何情况下对核武器的使用都是非法的。1995年,联合国《核不扩散条约》5年一度的条约审议大会正式决定,将《核不扩散条约》的条约义务和法律责任永久化。该条约成为了今天全球缔约国最多的国际法律文件。
然而,世界政治永远是现实。在各种国际竞争、安全困境和霸权主义的现实挑战面前,追求核武器的冲动似乎是永远难以遏止的。核武器虽然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武器,本质上将给人类安全与发展带来极其危险的挑战,但核武器的“魅力”也永远赋予了核武器“魔鬼特征”。
简单来说,核武器可以给其拥有国带来两个战略性的功能:一是核武器是最具威慑力的武器,拥有核武器意味着其他国家很难用军事手段轻易地对这一国家进行“军事强制”。二是核武器是一种“荣誉”。因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屈指可数,能够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总是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个核大国”。装备核武器更是成为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威望的象征。
正因如此,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之后,曾经一度想要拥有核武器、并尝试过进行秘密核研究的国家并非少数。冷战时期的南非、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朝鲜等,冷战结束后的伊拉克、利比亚、朝鲜、伊朗等,都曾有过秘密的核武器计划和核武器尝试。今天,虽然国际社会承认的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中、美、俄、英、法,但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已经扩大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
国际关系学者对核武器与当代世界政治关系的看法一直也很纠结。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肯尼思?沃尔兹就曾坚定地认为,合理地扩大核武器拥有国的数量,有利于世界的权力均衡。然而,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的主流观点都坚持核不扩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国际安全问题专家们坚信,不管什么原因所导致的核扩散都不利于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严格和坚定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在“9?11事件”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加强。国际社会担心一旦核材料和核技术流失到国际恐怖势力手中,会导致核恐怖主义。
都是权力政治惹的祸
然而,防扩散同样也是一个大国政治的领域,“双重标准”常常在所难免。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但美国并没有阻止。印巴1998年进行的核军备竞赛,美国当时曾联合中国对印度实施制裁;但印度现在已经成为了美国竭力拉拢的“战略伙伴”,从小布什时代开始美国就取消了对印度的相关制裁。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也都拥有可观的核武库。因此,核不扩散从来不是绝对的,在相当程度上是根据大国的利益选择和战略考虑来决定的。
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在本质上都是后冷战时代全球政治发生质变、伊朗和朝鲜自身未能及时适应和跟上这一变化的结果。未来解决伊核与朝核问题的真正答案,同样必须回到这两个国家是否会出现历史性变革。
1979年革命后,伊朗一直与美国和西方关系紧张。但由于有苏联的支持,伊朗的主要威胁是西方支持的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80年代的两伊战争曾让伊朗元气大伤。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并开始在中东驻军,让伊朗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在俄罗斯的援助下,伊朗建立了布什尔核能工厂,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开始了富有争议的浓缩铀计划。201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