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 教案.docx
学项目(单元)
6.1-6.2计算机视觉概念经典计算机视觉任务
授课班级
24审计1、2班
授课学时
2
授课地点
行健楼C301
授课时间
2025.2.19
选定及参考
教材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唐滔、郁云、王震
《人工智能应用概论》莫少林、宫斐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PPT)、视频案例(图像修复)、计算机视觉相关软件演示(如文心一格、MJ中文)、泛雅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如何让计算机代替人眼实现对目标的分类、识别、跟踪和场景理解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视觉的概念、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视觉的经典任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具备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如Office软件、网络搜索);
数学基础限于高等数学初步和统计学入门;
计算机视觉概念认知较模糊,专业相关应用接触较少。
认知能力
1.能够使用常见的计算机视觉工具和库(如OpenCV、TensorFlow等)
能够掌握计算机视觉的经典任务实现流程
学习特点
偏好结构化知识框架;
对实操性内容兴趣较高,但动手能力需提升;
关注技术的实用价值与职业相关性。
专业特性
数据驱动性强:熟悉数据处理,但对计算机视觉数据处理比较陌生;
风险敏感:对数据安全和系统可靠性要求高,关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伦理与合规性(AI换脸);
职业需求: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掌握智能化工具,如智能发票识别系统,智能票据审核系统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姿态估计和图像增强等经典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常见的计算机视觉工具和库(如OpenCV、TensorFlow等)
2.能够掌握计算机视觉的经典任务实现流程。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背后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经典任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
1.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的概念及应用。
2.图像增强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法:通过图像修复计算机视觉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法:通过泛雅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视觉在会计和会计领域的应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演示法:通过计算机视觉软件(如文心一格、MJ中文)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
教学过程实施
课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布任务
1.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案例。
2.设计在线问答题目,用于课堂互动。
3.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相关视频。
1.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
2.思考计算机视觉在会计和审计领域的潜在应用。
1学生提前预习,了解课程,打基础,教师明确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情调研。
思政融入2.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科技强国意识。
思政融入
课中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具体课中环节及时间分配
知识回顾(5min)
1.讲解上节课作业;
2.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重点知识。
1.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
2.在教师带领下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并提出问题。
1.端正态度,树立目标;
2.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便于以后在项目实践中应用计算机视觉。
导入新课
(10min)
一、案例导入
老照片、噪声图片修复实例展示,谈谈生活中的计算机视觉?
引入计算机视觉的概念
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学科,其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从数字图像或视频中理解、推断出世界的信息
三、明确学习目标
(1)教师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应用领域;
(2)教师播放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历程微课。
1.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应用领域;
2.带着好奇心开始本节课程的学习;
3.观看视频,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应用;
3.思政探讨:深入思考计算机视觉的发展之路。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明确本门课以及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历程,强调技术进步对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技报国的决心思政融入。
思政融入
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15min)
讲解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和发展
教师根据课件,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和发展关键节点。
2.提问:讨论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学等领域的关系?
1.听讲:理解计算机视觉定义;
2.记录:老师讲解同时,认真记录知识要点;
3.讨论:讲解知识过程中,认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思政融入在案例展示过程中结合知识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