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探讨.pdf
某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某居
住区住宅工程的结构体系特点、结构概念设计、计算分析及新材料的选取,分析
和讨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包括其转换层的设计要点及薄弱部位的
处理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梁式转换
1前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底层为框架柱,上层为剪力墙
的结构。底层的框架结构可使建筑平面灵活布置,适用于商场、餐厅、会议室、
活动中心等大开间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部的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
水平位移小,多用于住宅、旅馆等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楼板为转换层楼板,需
采取措施增强该层的整体性及刚性,以减小整个结构的上下刚度差异。现代化高
层建筑设计趋向功能多元化,要求居住、办公、饮食、商业一体化,因此这种结
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工程概况
某居住区建筑面积约28.6万m2,本工程地下2层,地面以上6栋32层
的塔楼,呈弧形分布,塔楼地面以上高99.90m。首层架空,二层为结构转换层,
以上为住宅标准层,地下室连成一体,其中A1~A4塔楼地下二层为5级人防地
下室。本工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属复杂
的高层建筑。
3主体结构设计
3.1结构体系特点
(1)平面不规则:本工程整体平面布置呈圆弧形,地面以上由6栋32层
的塔楼组成。各塔楼平面均呈“十”字型,中部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简体为主要的抗
侧力体系,伸出的各翼由几种不同的单元组合而成,与简体连接部分较窄,向外
逐渐变宽,属于平面不规则类型。
(2)竖向不规则:地下室及首层为框剪结构,由混凝土柱及剪力墙承受竖
向荷载,以上各层为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2层平面为结构转换
层,采用梁式转换,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
(3)人防地下室:A1-A4塔楼地下二层为5级人防地下室,其顶板(即地
下一层楼板)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为100kPa。地下室底板则需承受地下水反压
力,根据场地的地下水位及地下室的埋深,地下水位设防标高为-2.50m,底板的
浮力达70kPa,需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
(4)超长混凝土结构:弧形地下室整体相连,长度超过400m,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防止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5)结构转换层及塔楼中筒与各翼之间的连接均为该工程的薄弱部位,其
计算分析和处理措施是设计的关键和重点。
3.2结构概念设计
本工程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1)为了加强整体结构刚度,本工程采用部分剪力墙框支、部分剪力墙落
地的形式,形成底层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因框支剪力墙承受的剪力大部分
要通过楼板传到落地剪力墙上,故把落地剪力墙布置在各塔楼的中部,围成圆形
的筒体,在转换层以下筒体外墙加厚为500,内墙为300,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
为C60,有效地加大底层剪力墙的刚度和承载力,使整个结构上下刚度差别减小,
也增强了整体抗扭能力。
(2)在转换层以下的框架结构中,塔楼部分的柱子作为上部剪力墙的支承
也相应被加强,采用C60、截面为800×3000、中1400等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大
底层刚度。上部的剪力墙结构,整体性较好,有较强,的抗侧力和抗扭能力,但
为了避免墙体自重过大,部分剪力墙向上收窄,厚度从300减小为250和200,
从而减少给底层框架结构的负担,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底板承受着较大的浮力,厚度取500,塔楼部分,待主体结构完成6层
后,建筑物的自重可抵消地下水反力,裙楼部分,则在柱下用抗拔桩(入岩深度
53000)抵抗浮力。人防地下室顶板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达l00kPa,板厚取250,
在人防设计中,在核爆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核爆动荷载单独作用下,材料
取动力强度设计值,如钢筋动力强度设计值为静荷载作用下设计值的1.2-1.5倍,
混凝土为1.4倍。
(4)本工程结构长度较大,故几处设置了防震缝和后浇带。6栋住宅塔楼
在二层楼面每隔2个塔楼用防震缝分隔,每两个形成双塔结构。地下室整体相
连,沿地下室弧线方向每隔约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