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戏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题: 1、谈谈《雷雨》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2、周朴园心里有没有爱?——试谈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3、你认为蘩漪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试谈这一人物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4、试比较《雷雨》和《日出》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5、陈白露在剧作的结构布局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6、如何认识仇虎的复仇悲剧? 7、如何评价曹禺在《原野》中对奥尼尔《琼斯皇帝》中表现主义手法的借鉴? 一、“中国的莎士比亚” ——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曹禺戏剧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成熟。 2、曹禺作为大师级戏剧家诞生的条件: 1)中国话剧由萌芽到发展壮大经过了30年的探索 2)曹禺自身的条件与爱好 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从小对戏剧由浓厚的兴趣 有着深厚的戏剧文学修养 二、说不尽的《雷雨》——《雷雨》讨论与欣赏 1、结构之迷 精巧、严密 1)成功第运用了“回顾法” “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相交织 《雷雨》中的“过去的戏剧”指什么? 2)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血缘关系 性爱关系 阶级关系 主角是谁? 鲁妈? 蘩漪? 周朴园? 主线是什么? 侍萍与周朴园的矛盾? 蘩漪与周朴园的矛盾? 周萍、蘩漪和四凤之间的矛盾? 1、主题之迷 “暴露大家庭的罪恶” ——曹禺的追认 “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曹禺 怎样理解《雷雨》的主题?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为舞台,以封建式家长和资本家周朴园为中心,以连续两代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和无产阶级姑娘的恋爱故事以及资产阶级家庭内部乱伦的母子恋爱为主要内容,通过这个家庭以及社会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预示了旧家庭及旧社会必然没落的命运。 三、《雷雨》细读 戏剧是舞台艺术,是行动的艺术。 剧本的阅读,要做到: 1、立起来看 2、拆开来看 3、合起来看 第一幕 在周公馆 第一场 鲁贵、四凤之间 第二场 四凤、蘩漪、周冲、周萍 第三场 周朴园、蘩漪 吃药——本幕高潮 第二幕 在周公馆 第一场 周萍、四凤、蘩漪 第二场 侍萍、蘩漪 第三场 周朴园、侍萍 第四场 鲁大海 周朴园、周萍、侍萍 第五场 蘩漪、周萍、四凤 第三幕 在鲁家 第一场 鲁贵、侍萍、鲁大海、四凤 第二场 周冲、鲁大海、四凤、鲁贵 第三场 侍萍、四凤 第四场 周萍、四凤、鲁大海、侍萍 第四幕 在周公馆 第一场 周朴园的孤独 周冲 第二场 蘩漪、周朴园、周萍、鲁贵 第三场 鲁大海、周萍、四凤 第四场 侍萍、四凤、周萍 第五场 蘩漪、周冲、周萍、四凤、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3、人物之迷 讨论: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侍真情的流露,还是虚伪的表现? 蘩漪爱周萍吗?蘩漪侍爱神,还是复仇女神?周萍到底爱不爱蘩漪?怎样看待周萍对四凤的爱情? 周朴园:带有浓厚的封建特征的资产阶级典型。 蘩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 一个善恶交织的独特而复杂的女性人物。 通过这一人物,剧作对人性深处的邪恶也进行了深入的拷问。 4、语言之谜 1)个性化 2)动作性 3)诗意 三、从《日出》到《家》 ——曹禺的其他剧作 《日出》(1936):金钱笼罩下都市社会的人生世相 与《雷雨》比较 1、创作思想的变化 曹禺创作《雷雨》着眼于家庭,倾心于悲剧人物的创造。那么,《日出》的创作则放眼于社会,着力于提出问题和表达思想。 到创作《日出》,曹禺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的暴露与攻击,已是他的自觉意识。如果说创作《雷雨》仅仅出于感情的内在冲动,那么,《日出》的创作则有了明确的理性指向。 2、《日出》在悲剧故事的演绎中表达了作者乐观的信念和对光明的渴望。 《雷雨》给读者和观众以浓重的压抑感。曹禺通过序幕和尾声,将一个错综复杂的充满罪恶的令人压抑的故事推到久远的年代,给观众一个“欣赏的距离”,以缓解和稀释观众沉重而悲哀的心情。在《日出》里,剧作家则创造了象征光明和未来的“日出”意象,并精心设置了打夯的工人和他们的“日出东来,满天大红”的歌声,而他们正是创造“日出”、拥有“日出”的力量的象征。《雷雨》中的周冲是“夏天里的一个春梦”,诗意盎然。《日出》则通过正面展开日出之前黑夜里的生活而表达对光明的强烈渴望,并通过陈白露、翠喜、小东西和方达生等形象的创造,展示出表面混沌的浊流下涌动着的一股追求光明的激流,从而使抒情诗意充溢于全剧。 3、相对于《雷雨》的锁闭式结构,《日出》的结构是开放式的。 高级旅馆(有余) 下等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