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制度性顺周期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融体系制度性顺周期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1期金融体系制度性顺周期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宋科[提要]内生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属性会显著放大经济;繁荣→萧条周期;并导致金融不稳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启示之一。与传统文献关注金融体系;自身行为顺周期效应;不同,本文聚集于;制度性顺周期效应;,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三个典型事例切入,对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顺周期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根植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中间的制度性正反馈机制与经济波动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关键词]经济周期;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发生机制期,大规模金融动荡不可避免。而且,在经济的下一、引言行期,市场主体还不得不被动去杠杆,从而加剧经济下行趋势并诱发危机。;周期性;是一般事物的内在属性,生物、医从已有文献来看,金融体系顺周期性问题的理学、物理、经济等学科均对;周期性;问题有所涉论根基由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共猎。当实体经济受某类因素驱动而导致;繁荣;与同构筑。19世纪末期以来,金融体系内在结构与;萧条;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经济周期;波幅;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任何微小冲击被扩大,同向波动趋势被强化时,就会产生经济学都可能通过金融市场放大机制而引起巨大的经济波意义上的;顺周期;CProcyclicality)。而如果顺周动,与以往并不一样。对此,诸如凯恩斯主义经济期源自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正反馈机制CPos??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itive Feedback Mechanisms),或者说由金融因素理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并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的论等,过分强调经济周期当中的实物而非金融因素内在属性,即可称之为金融体系}I顶周期性。[JJ[zJ具的传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显然缺乏足够的解释力。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金融机构倾向于持有更大横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迫使理论界的风险敞口,由此导致信贷过度扩张、资产价格快开始将金融因素纳入经济周期研究当中,以全新的J速上涨以及杠杆高企和期限错配等金融活动持续、视角来研究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图克(1(∞ke)C3、显著地偏离长期均衡趋势。此时,金融机构如果没费雪(Fisher)川等学者提出的信贷周期理论是金有建立足够的缓冲,一且经济由上行转入下行周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奠基之作;但真正的理论突* 宋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邮政编码100872,邮箱songke@ruc. edv. cn。本文得到国家社会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研究;ClZamp;#039;ZD089)资助。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6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1期1破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理论界对货币和证券;中lomkliew et a1)[19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国家实行的贷性论;的批判。同此后,以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款拨备制度具有显著的捕后性CBackward-loo CG reenwald and Stiglitz )[5J、伯南克和格特勒king)和顺周期性。锡丰特斯等人CCifuentes et (Bernanke and Gertler) 16Jr7l以及伯南克等人(Ber??a[) [2ol、艾伦和卡莱蒂(Allenand Carletti )9f21丁、茧#039;nanke 世忠、川、王守海等人123;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具有较et a1) [町的研究为基础构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CF inancial Accelerator Theory) ,实现了从强的顺周期性。尽管相关文献众多,但条块割裂,真实经济周期到金融经济周期研究的转变,确立了缺乏系统研究视角。为此,本文将从资本监管、贷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框架。金融加速器理论建立在信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气方面切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完全的假设基础上,考察了金融入,系统考察外生性;制度性顺周期效应;的发生因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为金融体系顺周机制,并据此给出一个结论性评价。期理论奠定了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此后相当长时间内,有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问二、资本监管顺周期性的发生机制题的研究长期聚集于内生性;自身行为顺周期效(一)共存于Basel1 amp; n的顺周期性:资本应;亦即建立在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理论构架下,约束从金融机构自身行为角度来分析金融体系顺周期问从1975年巴塞尔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到题。例如,羊群效应、灾难短视、;委托一代理;1987年底巴塞尔委员会宣布成员国就资本充足率问题以及制度化记忆假说,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