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取向与制度基础.docx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取向与制度基础
一、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根本熟悉
(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下面两个涵义上界定的:一是与自由市场经济时期政府“不干预”相对而言的,消极政府变为积极政府;二是与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相对的,是相机选择的财政政策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另一种表达。
(2)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只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它包括扩张的、收缩的和中性的三种操作方式,效劳于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的目标,是“逆经济周期调整”的政策。我国1998年开头实施大力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当时以“积极财政政策”名之,是出于“中国特色的”特别考虑。假如将来的经济景况需要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那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政策取向发生了转变,不能说那就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了。
(3)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周期性政策,而不是短期政策。从政策运用的时段看,即使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不好说是短期的或长期的政策。
一、二年算短期,还是
三、
四、五年算短期?很难说清晰。20世纪30年月经济萧条时,美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持续地用了至少
六、七年时间,直到经济根本恢复,20世纪80年月初到90年月美国实行了10年以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完成了构造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在于推动或拉动失衡的经济,使其生成内在稳定进展的动力,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究竟要用多长时间,要看它是不是“完成了任务”,经济运行是不是连续需要。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财政规模占GDP的比重有一个限度、财政政策作用有其局限性等等这些不是“积极财政政策是短期政策”的理由,打算政策“长短”的是整体的经济状况。
(4)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常规性政策,而不是所谓“特定的政策”。近现代以来的经济实践说明,经济在周期性波动中增长是一种。常态”,因此,也不能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特定的政策,只能说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中要有不同的操作选择罢了。1998年以来的特定经济条件,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比以往更大的作用。“政策作用的大小”,实际上是扩张程度的大小,不能说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特定的”。事实上,不同经济景况下的政策选择就其扩张或收缩的程度而言总有大小之分,总是“特定的”。
(5)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多种手段的组合。即使是其中的扩张性政策,也不只是赤字、发债一端,它还包括减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调整常常性支出构造等多种政策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个政策组合。近两年采纳的手段主要是公债,以后不行能总是这样,一个时段有一个时段的主体政策手段选择。比方说,要通过调整收入安排构造刺激经济增长,主体的政策手段就应当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了。
(6)“扩张的”或“紧缩的”政策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们都是政府为矫正经济失衡而实行的措施。能促进经济稳定、平衡地增长就是好的;相反,就是不好的。
在今后经济调整的相当长时期,内需缺乏的状况将连续存在,经济增长的压力将取代通货膨胀的压力成为经济进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此景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一种必定选择。这样看,扩张性财政政策是要连续实施下去的。到什么时候停顿,要看经济景况的变化。固然,政策的性质和任务要“与时共进”,政策的力度、作用、方向、手段组合等应依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进展的需要进展相应的调整。
我们认为,财政风险不是来源于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来源于不健全的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假如财政制度漏洞百出,不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也有风险;或者,财政政策的资金“打水漂”,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由经济增长带来税收的增加,那就确定会埋下风险的种子。
二、近期及将来财政
政策操作的着力点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作反周期、调控经济是财政货币两大政策及其
它政策的组合运用。但近年来的状况却是一冷一热。事实上,独立的货币政策或独立的财政政策是不存在的,最典型的是国债,它原来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再者,两大政策又各有其长,必需结合使用,取长补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打算于政府的选择;政府的选择又根源于经济的需要与两大政策的特性和作用。现在看来,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要有一个新的思路。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政策设计上,都要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作。有两个根本点,一是松紧搭配.二是两种机制的契合。
在松紧搭配上,在目前的状况下,明显的是应当采纳松的货币政策,协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尽快走向良性循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从全社会储蓄、投资和消费的存量及进展趋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