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东京审判有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观电影东京审判有感
观电影东京审判有感
因为事先宣传,影片《东京审判》被誉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了解的历史和每一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所以,怀着尊重历史,重温历史的厚重愿望来看《东京审判》,尽管早有充分准备,并未指望影片能够达到《辛德勒名单》那样的水准,但还是期待其具有相当的震撼力。然而,看完影片,却让我大失所望!
影片采用了纪实体、叙事体并行共存的表现手法,将东京审判的史实与背景一分为二。法庭内为纪实体,主要再现当年审判的场景;法庭外为叙事体,描述了发生在东京一家小酒馆周围的一连串事件。问题就出在这个法庭外的编造故事上面,其情节构成为:一对恋人,两个记者。男记者是中国人,女记者是日本人,他俩久别重逢,于采访东京审判之余,几乎天天在小酒馆见面。而这个小酒馆,被编导用来代表那个特殊时期的日本社会。于是,我们不断看到受尽苦难的日本人民如何在东京审判期间更加遭受煎熬。这个戏剧性的苦难加煎熬,在不断制造日本百姓的死亡事件,穿插于纪实体的庭内审判镜头之间。影片在两组镜头叠加交替中完成,直至最后,庭内审判宣告结束之时,那个美丽的女记者也中弹而亡,一对恋人阴阳相绝编导如此安排,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向观众暗示什么呢?
我们可以善良地理解:影片如此处理,是为了证实日本人民也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你影片的名字叫什么?《东京审判》,而非《东京受难》;你影片的内容是什么?东京审判,而非东京百姓。东京审判的史实不是影片的历史背景,而是正面表现的主体;拍摄这部影片的主旨应当是再现当年东京审判的历史,而非编造审判之外的故事。法庭内,是日本战犯们拒不认罪,那个辩护律师百般挑衅式的狡辩。他们不承认在中国的残酷掠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那么,影片围绕法庭审判最应当表现的是什么?难道不应当用镜头更为详实地去证明中国百姓在那场侵略战争中受到的灾难吗?难道不应当出现几个具体的人物,来实质性地揭露罪犯们的真正罪行吗?
事实上,60年前的东京大审判,历时两年七个月,为了证实日军的暴行,参与审判的中国检察官员与国际人士,曾经回国取证。比如南京大屠杀,就有中国检察助理裘劭恒与两名美国人赴南京实地取证,收集到大量证据,找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尚德义、伍长德和目击者美籍医生罗伯特middot;威尔逊、约翰middot;梅奇牧师等证人。类似这样的事实为什么不在影片中出现?为什么不能用一些逼真的中国人被残杀的镜头,来证实法庭内的审判,来给予观众心灵的震撼,而偏偏将珍贵的镜头一次又一次地对着那个小酒馆,那几个日本人。影片的实际效果是,法庭外的死亡戏剧歪曲了法庭内的历史审判。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影片编导的基本立场有问题!
篇二:
安装造价员实习周记
安装造价员实习周记第一周周记到公司的第一天师傅问我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我一时竟不知怎么说。我跟师傅说学的挺广的,不过都不算怎么深入。师傅问我预算学得怎么样,我说没怎么深入,只是学的些基础。看来我得从头好好学习了。第一天,师傅拿了一套简单的建筑图纸给我,是前不久刚完工的小区的附带的幼儿园图纸。然后让我对照着《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自己先计算该建筑的建筑面积。我先把定额中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看了几遍,然后自己翻图纸,按照定额规定自己把两层的建筑面积算了一遍,又验算了一遍。期间,遇到不懂的及时向师傅请教。师傅都耐心帮我解答,有时放下自己手头工作过来看我计算是否正确。每次问师傅他都细心讲解,还会拓展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师傅说要做好预算得会看图纸,还要熟悉预算定额。相信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可以学到更多。第二周周记我了解到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先熟悉计算规则,很多东西和实际中是不一样的,必须知道各个构件的计算规则并熟记。通过一周的训练和计算,我明白了所有梁都算至板底,长度算至柱间净长,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计入梁内。圈梁工程量要扣除深入其内的梁的体积。柱子从柱基算至板顶,有柱帽算到柱帽下端,板厚所占体积不扣除。板分有梁板无梁板,有梁板的梁计入板内套板的定额,板不扣除柱所占体积。无梁板包括板和柱帽的工程量。本工程主要是工业厂房承受力大,基础采用大板基础。一周算完后,感觉自己挺有成就感,了解到实际和图纸中的区别,计算时必须要有耐心,认真观察图纸不懂得进行现场考察,最好分类计算防止掉项。算出工程量套定额,套定额必须设好计算规则,注意实际工程量和软件默认的差异,特别是换算问题。通过这一周的集中练习不但明白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明白了许多做事的道理。做什么事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做任何事都要分好细节,规划好自己的任务,今后一定多加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向前辈学习经验。第三周周记按照定额的顺序计算下去,我遇到了拦路虎。这时师傅告诉我,我可以不按定额顺序来进行。为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