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平面磨床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开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基于PLC的平面磨床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 学生姓名 张小亮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 2005041017 指导教师姓名 刘法治 所学专业 机电一体化 职称 高级实验师 完成期限 2009年2月23日至2009年3月6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现代工业生产中,中、小批量零件的生产占产品数量的比例越来越高,零件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迅速提高,传统的普通磨床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制造业的竞争已从早期降低劳动力成本、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质量的竟争,发展到全面满足顾客要求、积极开发新产品的竟争,将面临知识——技术——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批量越来越小,而对质量、性能的要求更高,同时社会对环境保护、绿色制造的意识不断加强。因此敏捷先进的制造技术将成为企业赢得竟争和生存、发展的主要手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作为自动化柔性生产重要基础的数控机床在生产机床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末期,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8年提出,由美国的数据设备公司在1969年开发出来的。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开发。PLC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其PLC的I/O点数、容量、功能等方面,可以完全适应复杂的电气控制。
世界各国争相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公司己将自诊断技术、冗余技术、容错技术广泛应用到现有产品中,推出了高可靠性的冗余系统,并采用热备用或并行工作、多数表决的工作方式。
随着PLC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我们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会不断缩小。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PLC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迫切任务。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主要介绍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及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2.平面磨床PLC电气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改造设计。主要介绍PLC型号的选择,PLC的I/O端口分配,PLC的I/O电气接线图的设计。
3.M712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采用PLC控制技术对原有平面磨床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设计基于PLC的平面磨床控制系统。研究内容包括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案、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具体可分为: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
2.PLC的选型。
3.控制方案的设计。
4.硬件连接控制电路的设计。
5.PLC程序的编制。
6.系统可靠性设计。
7.安装调试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马应用,王阿根.电气可编程控制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4
[2]夏国伟.机床电气与维修[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齐占庆.机床电气自动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4]陈远龄、黎亚元.机床电气自动控制[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5]欧阳三泰、欧阳希、周琴.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机床电器[J] 2005.1
[6] 曹辉.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原理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路林吉.江龙康等.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李国厚.PLC原理与应用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廖常初.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第4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10]齐从谦、王士兰.PLC技术及运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于雷声、方宗达.电气控制与PLC运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12]万太福,唐贤永.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13]姜新桥,石建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09
[14]林育兹,鲍平.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逻辑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15]常斗南.可编程序控制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16]巫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05
[17]林春方.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18]漆汉宏.PLC电气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