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全用电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要点.ppt

发布:2016-05-08约9.03千字共1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绝缘带的包扎方法: 1.将黄蜡带从导线左边完整的绝缘层上开始包缠 2.包缠两根带宽后方可进入无绝缘层的芯线部分,包缠时,黄蜡带与导线保持约550的倾斜角,每圈压叠带宽的1/2。 绝缘带包扎 3.包缠一层黄蜡带后,将黑胶布接在黄蜡带的尾端,按另一斜叠方向包缠一层黑胶布,也要每圈压叠带宽的比。 绝缘带包扎 4. 注意事项: (1)用在380伏线路上的导线恢复绝缘时,必须先包缠1-2层黄蜡带,然后再包缠一层黑胶带。 (2)用在220伏线路上的导线恢复绝缘时,先包缠一层黄蜡带,然后再包缠一层黑胶带,也可只包缠两层黑胶带。 绝缘带包扎 (3)绝缘带包缠时,不能过疏,更不允许露出芯线,以免造成触电或短路事故 (4)绝缘带平时不可放在温度很高的地方,也不可浸染油类。 绝缘带包扎 常见触电事故种类、方式 触电与急救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种类 触电事故方式 1、电击 ⒉电伤 1.直接接触触电 2.间接接触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 ⒈单相触电 ⒉两相触电 常见的触电种类 1、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随着电流的大小不同人体的反应也不同。如针刺感、击痛感、昏迷、心室颤动、呼吸困难或停止现象。 电击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电流持续的时间、电流的频率、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以及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触电与急救 人体对电流反应一览表 100-200微安 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 1毫安左右 引起麻的感觉 不超过10毫安时 人尚可摆脱电源 超过30毫安时 感到剧痛,神经麻痹, 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 达到100毫安时 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 结论: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 触电与急救 2、电伤——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器官造成的局部伤害。电伤是人体触电事故中危害较轻的一种。 主要特征 灼伤 电烙印 皮肤金属化 机械性损伤 电光眼 触电与急救 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触电与急救 1.★ 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 的关系 ①感知电流 ②摆脱电流 ③安全电流 ④室颤电流 触电事故与电流频率的关系 触电与急救 2.★★ 触电事故与电流频率的关系 ①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大 ②直流电流对人体的影响较小 ③当电流的频率超过20КНz时,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明显地减小 触电事故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触电与急救 3.★★★ 触电事故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通过人体电流的时间以毫秒计量,人体通电的时间越短,伤害越轻。 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触电后果越可怕。 触电伤害与其他关系 触电与急救 5.★★★★★ 触电伤害与其他关系 健康状态 不同人群与性别的差异 身体好的危害轻 身体不好的危害重 儿童轻成人危害重 女性较男性重 常见的触电方式 触电与急救 触电 方式 直接接触触电 间接接触触电 ⒈单相触电 ⒉两相触电 常见的触电方式 ㈠、直接接触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或者是人体过分的接近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也称正常状态下的触电。常见的直接接触触电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⒈单相触电 触电与急救 单相触电是指当人站在地面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到某相火线而发生的触电现象。在低压供电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几乎就是电源的电压220V。 ⒉两相触电 指人体同时接触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若人体触及一相火线、一相零线,人体承受的电压为220V;若人体触及两根火线,则人体承受的电压为380V。两相触电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触电与急救 ㈡间接接触触电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壳或金属构架,而因故障意外带电发生的触电现象。也称非正常状态下的触电现象 跨步电压触电也属于间接接触触电。 触电与急救 触电与急救 单 相 触 电 有 较 大 电 流 双线触电 有较大电流 触电与急救 高压电弧触电 触电与急救 触电急救是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电工从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一步是:使触电者迅速地脱离电源。 第二步是:正确实施现场救护。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据统计资料,触电者在3分钟内就地实施有效急救,成活率90%以上。6分钟后才实施急救措施,救活率仅为10%。 12分钟后抢救,救活率几乎为0。 所以,对救护者的要求是: 救护要及时,救护方法要正确。 触电与急救 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的原则 触电与急救 触电急救 必须做到 1 使触电者迅 速脱离电源 2 分秒必争 就地抢救 3 用正确的方 法进行施救 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触电与急救 切断电源线 挑开导线 拽触电者的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