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ppt
铁路线路工岗位培训
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
第三章曲线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铁道线路在平面上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时,中间必须用曲线来连接,这种曲线通称平面曲线。铁路线路在纵断面上有一个坡度转向另一个坡度,或由平坡与坡道连接时,当其代数差大于某一定值时,中间也必须用曲线连接,这种曲线通称为竖曲线。竖曲线有圆曲线形和抛物线形两种。
第三章曲线
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一、曲线的基本要素(1)曲线的转向角(转向角和线路中心角相等)(2)曲线半径R(即曲线半径)(3)曲线切线长T(4)曲线外矢距E(5)曲线全长L(6)缓和曲线长l0
第三章曲线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
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
二、曲线种类1、单曲线:只有一个半径的曲线称单曲线。2、复曲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半径组成的曲线称复曲线。3、同向曲线:两相邻曲线转向角方向相同的曲线呈同向曲线。4、反向曲线:两相邻曲线转向角方向相反的曲线呈同反曲线。
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
三、曲线半径(一)、曲线半径的选择曲线半径的选择与铁路等级有关,一般宜采用下列数值:120000、10000、8000、7000、6000、5000、4500、4000、3500、3000、2800、2500、2000、1600、1400、1200、1000、800、700、600、550和500m。
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
三、曲线半径(二)、最小曲线半径(1)客货共线I、II级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如表3-1所示。表3-1客货共线I、II级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铁路等级ⅠⅡ路段设计行车速度(km/h)20016012012080一般地段3500200012001200600特殊困难地段28001600800800500
第一节曲线要素与技术条件(二)、最小曲线半径2)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曲线半径如表3-2所示。表3-2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大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m/h)最小曲线半径(m)最大曲线半径(m)一般困难一般困难20022002000100001200025040003500100001200030050004000(无咋)4500(有咋)120001200035070005500(无咋)6000(有咋)1200012000
三、曲线半径(二)、最小曲线半径(3)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段内的最小曲线半径,且不得小于表3-3所示数值。表3-3车站平面最小曲线半径路段设计行车速度(km/h)最小曲线半径(m)编组站区段站中间站一般困难200200035002800160160020001600120800120080080800600600
四、缓和曲线(一)、缓和曲线的作用1、为使列车从直线驶入曲线或从曲线驶入直线时离心力不致突然产生或消失,就需要在圆曲线和直线之间增加一段相当长的曲线,其曲率逐渐增大到与圆曲线相同的曲率1/R或从圆曲线的曲率1/R逐渐减小到零。2、为平衡离心力,曲线外轨需要设置超高。为了使超高逐渐增加或减小,也需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曲线(缓和曲线)来完成。
四、缓和曲线(一)、缓和曲线的作用3、对于半径小于350m的曲线,轨距需要加宽其加宽值也需要逐渐增加,因此也需要一段曲线来实现。4、缓和机车车辆对钢轨的冲击。5、使机车车辆在曲线上行驶平稳,保障旅客乘坐平的舒适度。
四、缓和曲线(二)、缓和曲线的线形缓和曲线的线形有螺旋线、三次抛物线和更多级的抛物线线形等。
四、缓和曲线(三)、缓和曲线长度与最小圆曲线半径长度1、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列车在缓和曲线上运行时,沿外轨滚动的车轮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为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这个升高速度不能超过一定数值。其计算公式:l0≧hvmax/3.6f式中:l0 缓和曲线长(m)h 圆曲线外轨超高(㎜)vmax 列车通过曲线最高行车速度(km/h)f 为保证旅客车的舒适度要求所允许的外轮升高速度(mm/s)
(三)、缓和曲线长度与最小圆曲线半径长度1、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
四、缓和曲线(三)、缓和曲线长度与最小圆曲线半径长度2、满足车轮轮缘不爬越内轨要求l0≧h/imax式中l0 缓和曲线长(m)h 圆曲线外轨超高(㎜)imax 超高顺坡坡度最大值,(imax=2‰)
在次要线路上,由于行车速度较低,缓和曲线较短,超高顺坡较陡。当列车进入或驶出缓和曲线肘,转向架上前后两轴只有三个车轮支承在钢轨上,另一个车轮悬父在内轨项面上,在诸如列车震动等不利条件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