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关于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议.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协提案 关于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议 溧水区政协 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依托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利用农业的富集景观资源和农村的自然环境,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功能,并结合当地农牧业生产、林果花卉种植、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与民俗等内容,推进农业与旅游、科技、文化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游玩等,且已成为了互促互动的新型现代农业的范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的选择。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而且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全市及我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全市来看,涌现出江宁区“五朵金花”等一批新的亮点,大泉村、四园村和世凹桃源获得全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休闲农业景点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提升。2012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暨第八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从溧水区来看,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已初见成效,形成了农园、农庄、农家乐村、农业节庆、特色旅游产品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一是农家乐方兴未艾。目前已有周园、大金山、一剪梅、枫香岭、怡人山水、龙吟湾、杨树湾、绿岛等三十余家农庄和以傅家边山凹村农家乐专业村为代表的100多户“农家乐”示范户,初步形成了以餐饮、采摘、垂钓为主的农家休闲格局,开展了瓜果“认养”等特色活动,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000多人。二是休闲农业亮点纷呈。经过多年的开发与集聚,打造了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傅家边现代农业园、首批市级农家乐示范村—山凹农家乐专业村、石湫环山河生态旅游片区、有“江南小三峡之称的胭脂河·天生桥、江南第一天池的无想山、和凤三叶园林、东庐山森林公园等三十多处休闲旅游农业景点,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白马黑莓旅游基地,全省最大的草莓、山栀生产基地等,构建了我区的休闲旅游农业体系。三是休闲农产品自然质朴。培育了一批有地方特色、自然质朴的休闲旅游农业产品。目前已有茶叶、蜂制品、四梅(莓)制品、洪蓝御带糕等一系列旅游土特产品。同时,结合景区特点,开展了青梅、梨、葡萄、草莓等鲜果采摘、洪蓝御带糕等农特产品现作现销活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2012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南京·溧水)草莓文化节及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溧水分会场活动,提高了我区休闲旅游农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全年共接待游客160.3万人次,直接收入突破7亿元,充分显现了休闲旅游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规划滞后。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基本上是以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休闲农业的规划仅停留在个别点上,至今尚未有市、区、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专题规划,产业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从全市面上看则点连不成线、线形不成面。由于缺少规划和投资主体能力的局限,导致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随意性较强,市场定位不明,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二)管理体制滞后。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各地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且由于多头管理,造成了实际上的管理部门缺位,政策、制度、行业管理等无法统一,导致休闲旅游农业仍处于自发和无序发展的状态。休闲旅游农业的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而单个业务部门难以牵头组织实施管理,因此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三)制约因素突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突出的政策性制约因素有:一是土地问题。休闲旅游农业必要的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导致了许多投资者占用水域、鱼塘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造成只建不报或报临时性建筑建永久性建筑等问题。二是证照规费和前置条件问题。休闲旅游农业突出的优势是其价格的低廉吸引游客。规范经营必须办理各种相关证照,而证照办理的规费和前置条件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导致目前经营证照不全或无照经营。 (四)休闲功能不足。一是休闲内容不丰富。目前我市大多数的休闲旅游农业只是借助农业园区、基地或农业自然景观等,以池塘、果树、木屋为建设内容,以餐饮、垂钓为主,普遍规模较小、设施简陋,休闲内容不够丰富,知名度不高。许多休闲旅游农业点提供给游客的仅是吃一餐农家饭,而能让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二是与农业产业结合不够。没有把开发农产品或旅游产品与游客游览、品尝、购物、休闲度假等活动有机结合,无法实现农业由“农产品—商品—礼品—体验品”的不断转变和升华、增值。三是受季节影响较大。许多休闲旅游农业点只是在利用农作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吸引游客。如溧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