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7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押题密卷4.docx

发布:2025-02-16约2.49万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7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押题密卷4

单选题(共100题,共100分)

(1.)基金产品的设计、基金份额的销售与备案、基金资产的管理等重要职(江南博哥)能多半由()承担。

A.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管理人选定的市场服务机构

B.基金托管人

C.基金投资者

D.承销团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选项A正确:基金管理人在基金运作中具有核心作用,基金产品的设计、基金份额的销售与备案、基金资产的管理等重要职能多半由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管理人选定的市场服务机构承担。

(2.)A基金拟进行医疗器械制造行业的投资,正在对业务及产品类似的Y、Z两个公司尽调。其中,Z公司本年预计销售收入比Y公司多1000万元,且Z公司发展更为迅猛,Z公司在3个月前接受B基金投资时投后估值为6亿元,B基金采用市销率倍数法按本年预计销售收入估值市销率倍数为12。A基金参考B基金的估值方法对Y公司进行估值,选取使用行业平均市销率倍数10,则计算Y公司的估值为()。

A.4.8亿元

B.4亿元

C.6亿元

D.5亿元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市销率倍数=股权价值÷销售收入

第一步:根据市销率倍数法,计算Z公司预计本年销售收入,即6/12=0.5(亿元)

第二步:计算Y公司预计年销售收入,即0.5-0.1=0.4(亿元)第三步:计算Y公司的估值,0.4×10=4(亿元)

(3.)股权投资基金作为顾问专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作用包括()。

Ⅰ.有助于被投资企业进行更好的战略规划

Ⅱ.有助于被投资企业规范管理、优化制度流程、提升市场影响与品牌

Ⅲ.有助于被投资企业管理层较早觉察到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潜在的运行风险

A.Ⅰ、Ⅱ、Ⅲ

B.Ⅱ、Ⅲ

C.Ⅰ、Ⅲ

D.Ⅰ、Ⅱ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投资机构经常作为顾问专家向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思路和方法,有助于被投资企业进行更好的战略规划,有助于被投资企业规范管理、优化制度流程、提升市场影响与品牌等,同时,也有助于被投资企业管理层较早觉察到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潜在的运行风险。

(4.)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应具备至少2名()。

A.高级管理人员

B.负责信息披露的高级管理人员

C.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

D.负责内部控制的高级管理人员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应具备至少2名高级管理人员,且应当设置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

(5.)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Ⅰ.基金投资

Ⅱ.资产负债

Ⅲ.投资收益分配

Ⅳ.基金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

A.Ⅰ、Ⅱ、Ⅲ、Ⅳ

B.Ⅱ、Ⅲ、Ⅳ

C.Ⅰ、Ⅱ、Ⅲ

D.Ⅰ、Ⅲ、IV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选项A符合题意: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基金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6.)合伙型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有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

A.不承担责任;承担全部责任

B.承担有限连带责任;承担有限主要责任

C.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承担无限主要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认缴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合伙型基金的参与主体主要为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普通合伙人对基金(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基金(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7.)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哪些情形,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Ⅰ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Ⅱ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

Ⅲ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

Ⅳ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

A.Ⅰ、Ⅱ

B.Ⅱ、Ⅲ、Ⅳ

C.Ⅰ、Ⅲ、Ⅳ

D.Ⅲ、Ⅳ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