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削加工切削力测量实验报告书(模版)2011[定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车削加工切削力测量实验报告书
实验者姓名
实验者学号
实验小组
小组其它成员
课程名 制造技术基础
实验室 生产工程实验中心金属切削实验室
实验时间
车削加工切削力测量实验
一.实验概述
切削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物理现象,如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等。对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进行实时测量,是研究切削机理的基本实验手段和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测的切削力、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推断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变形、刀具磨损、工件表面质量的变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为切削用量优化,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等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通过本实验可使同学熟悉制造技术工程中的基础实验技术和方法,理解设计手册中的设计参数的来由,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中能合理应用经验数据。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车削用量υc、f、ap,对切削力及变形的影响。
理解切削力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
理解切削力经验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验系统组成
实验系统由下列设备仪器组成
1、微型数控车床KC0628S
2、车床测力刀架系统(图1),包括
(1)车削测力刀架
(2)动态应变仪
(3)USB数据采集卡
(4)台式计算机
USB数采器虚拟仪器
USB数采器
虚拟仪器
台式计算机 USB线
放大器微型车床
放大器
微型车床
测力刀架
测力刀架
图1
四.实验原理
3向切削力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3向切削力传感器是一种以电阻式应变片为敏感元件的力传感器。它具有八角扁环型结构(上下环)的弹性元件。八角扁环是用整体钢材加工成八角状结构,从而避免接触面间的摩擦和螺钉夹紧的影响。在八角状弹性元件的适当位置粘贴电阻应变片作为敏感元件。弹性元件受力变形后,导致电阻应变片变形,引起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见图2。其电阻变化率△R/R与应变△L/L有如下的线性关系:
图2 3向切削力传感器示意图 图3 3向切削力传感器原理图
△R/R=K0*△L/L=K0*ε
式中Ko为电阻应变片的应变灵敏系数,一般Ko=2.0~2.4;
ε—八角状弹性元件的应变。
由于应变片电阻的电阻变化率△R/R是很小的。故此需外接电阻应变仪,将电阻应变片的微小变化量放大,进而转变成电流(电压)的变化量,形成电信号输出。在电阻应变仪的输出端连接计算机数据处理仪,对此信号进行实时采样,A/D转换、形成数字数据流输出,存储,形成实验数据的实时记录文档。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测力装置的安装
(1)拆下原机床上的回转刀架。
(2)装上测力刀架,调节刀尖高度,使刀尖和机床中心等高。
(3)连接测力刀架和放大器、USB数据采集卡和台式计算机。
2. 检查系统
(1)启动计算机、打开测力刀架和运动控制器电源。
(2)在计算机上运行LabView切削力虚拟仪器。在刀尖处加一水平力,观察虚拟仪器显示的切削力波形及其数据的变化。
(3)数控车床上电,检查操控面板、主轴、拖板运动等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3. 在数控操控面板上输入外圆加工程序,在没有工件的条件下试运行一次,确保程序、走刀轨迹无误。
4. 用三爪卡盘和顶尖装夹一根φ20×200左右的棒材,用较小的切削深度(ap0.3mm)和进给量光车外圆,消除棒材形状误差。
5. 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启动外圆车削,记录实验条件和主切削力Fy、背刀力Fx。
6.调节进给量和切削深度,重复上述至少记录10组外圆车削时的主切削力、背刀力数据。
7. 清理、复原系统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内,处理成曲线。
2. 按指数规律拟合主切削力或背刀力和切削深度、进给量的关系,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一.切削力测量记录表
实验条件
工件材料
工件直径
刀
具
结构
材料
规格
前角
后角
副后角
主偏角
副偏角
刃倾角
外圆车刀
序号
转速(rpm)
切削速度(m/min)
切削深度(mm)
进给量(mm/r)
主切削力Fz
(N)
背向力Fx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按指数规律拟合主切削力或背刀力和切削深度、进给量的关系,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