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弹簧设计计算程序Ver1.0-20110405.xls
动挠度
许用应力
主副簧
少片簧
多片簧
_a
_a
_B
_B
_c
_c
_E
_E
_f
_f
_i
_i
_l0
_l0
_Le
_Le
_N
_N
_p
_p
_p1
_p1
_s
_s
_t
_t
alpha
alpha
delta
delta
delta_
delta_
delta_max
delta_max
p
p
xn
xn
×
δ夹0=
η
δ
mm
kN时的总成弧高
Kg
非簧载质量
Kg
簧载质量
一.规格
L0(mm)
B(mm)
t(mm)
—
N
(
n
)
作用长度
宽度
厚度
—
总片数
(
主片数
二.弹簧钢板断面特性参数
断面形状
宽度B(mm)
厚度t(mm)
中心层到受拉表面距离a(cm)
断面惯性矩I(cm4)
断面系数W(cm3)
三.刚度
形状系数δ=
U形螺栓跨距S=
(mm)
无效长度系数α=
夹紧时总成有效作用长度Le=
cm
材料弹性模数E=
Kg/cm2
刚度C=
(Kg/cm)
四.比应力
非夹紧时σo=
(Kg/cm3)
(Kg/cm3)
五.静挠度
f=
(cm)
偏频n=
(Cpm)
六.静应力
σ=
七.验证负荷
取σmax=
验证负荷P验=
△L=
,取值
片序
全长
前半长
后半长
带夹箍
满载:
满载夹紧总成弧高H夹C=
mm
卷耳半径r=
mm
计入卷耳尺寸后的满载弧高δ夹C=
(mm)
无载:
非线性变形量△f=
无载夹紧总成弧高H夹0=
计入卷耳尺寸后的无载弧高δ夹0=
mm
自由:
夹紧前后弧高变化量△H=
mm
总成自由弧高H0=
mm
计入卷耳尺寸后的自由弧高δ0=
mm
十.总成自由曲率半径
R0=
(计算)
十一.各弹片曲率半径Rk和弧高Hk
(各片等厚)
片序
δ0k
R0k
Rk
圆整Rk
Lk/2
Hk
圆整Hk
标注δk
k
N/cm2
十二.图纸标注弧高和刚度计算
1.装车夹紧状态时的无载总成弧高
2.装车夹紧状态下,负荷为
3.装车夹紧状态下,负荷为
kN时的刚度
N/cm
4.确定刚度曲线上
两负荷点的负荷值
P1=
Kn
P2=
(Kg)
δ夹35.3=
C35.3=
C35.3
%%%
%%%%%%%%%%%%%%%%%%%%%%%%%%%%%%%
Ver1.0
%%%%%%
轴载P=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钢板弹簧总成
计算书
车型号:
比应力
一般前后簧
450~550
(Kg/cm3)
越野平衡悬架
650~750
载重车后悬副簧
750~850
偏频
前悬
100~110
cpm
后悬
110~120
静应力
前簧
3500~4500
Kg/cm2
后主簧
4500~5500
后副簧
2000~2500
5.载荷-变形
弧高
变形
载荷(KN)
%%%%%%%%%%%%%%%%%%%%%%%%%%%%%%%%%%%%%%%%%%%%%%%%%%%%%%
说明:
本程序为多片簧计算程序。
蓝色为提示或解释或中间计算结果
绿色为计算结果
IH
IH/2
平扁钢
Iavg
a
b
说明:
本程序为变截面少片簧计算程序。
红色为提示或解释或中间计算结果
绿色为输入参数
黄色为计算结果
Ver0.1
总成号
P
单边总簧载
L
作用长度
T1
T2
T3
T4
L1
L2
L3
L4
片厚
alpha
无效长度系数
S
U型螺栓跨距
E
N/mm2
A
B
a1
a2
a3
a4
a
f
静挠度
偏频
次/分
C
刚度
N/mm
C
比应力
Mpa/mm
T
W
重量
夹紧时σ=
σ(MPa)
最大应力值
%%%
%%%%%%%%%%%%%%%%%%%%%%%%%%%%
推荐值:4.5~5.5MPa/mm
A*fm+B
A=147±8
delta_m=m*fm^0.5
B=2800±350
m=1250±50
m=1350±50
m=1500±50
m=1850±50
A=153,B=3150
A=141,B=2450
fm(CM)
SAE-delta_max
SAE-delta_min
a-delta_max前簧恶劣
a-delta_min
b-delta_max前簧、副簧
b-delta_min
c-delta_max后主簧
c-delta_min
d-delta_max平衡悬架
d-delta_min
CM
应力
Kg/CM2
静挠度
设计值
h
备注
主簧刚度
副簧刚度
副簧接触高度
Kg/cm
序号
变形(mm)
主簧载荷
副簧载荷
总载荷
主簧比应力
副簧比应力
主簧应力
副簧应力
满载单边簧载
空载单边簧载
满偏频
空偏频
主极限应力
副极限应力
cpm
Kg/cm3
刚度匹配
应力校核
比例中项法
适用于长途、经常满载的车型
刚度匹配
平均载荷法
适用于短途、经常半载的车辆
满载载荷
空载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