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分类及编码规则.pdf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分类及编码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土空间用地的总体原则、分类、编码及使用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国土调查、监测、统计、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
地审批、供应、整治、督查、执法、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江苏省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土空间territorialspace
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
领海、领空等。
3.2
用地分类landuseclassification
按照土地使用的类别进行划分和归类。
3.3
地下空间undergroundspace
在地表以下,自然形成或人工开发的空间。
4总体原则
以《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为指导,充分考虑南京地方特色和实践要
求,体现耕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坚持科学、简明、可操作。
5分类
5.1分类规则
1
5.1.1依据国土空间的主要配置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国土空间用地类型进行归
纳、划分,反映国土空间利用的基本功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需要。
5.1.2用地分类设置不重不漏。当用地具备多种用途时,应以其主要功能进行归类。
5.2分类方法
5.2.1地上空间用地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将国土空间用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层次,共分18
个一级类、90个二级类、69个三级类、29个四级类。
5.2.2地下空间用途分类对照地上空间用地类型,表达对应设施所属的用途。当地下空间用途出现地
上空间中未列出的用途类型时,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6编码
6.1编码方法
编码采用层次编码方法,共分四个层次,均采用两位阿拉伯数字编码。
6.2编码结构
国土空间用地分类编码结构如图1所示。
地下空间用途的编码应对照地上空间用地,在其代码前增加“UG”(同时删除用地字样)。
图1国土空间用地分类编码结构
7代码
国土空间用地分类名称、代码和含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地下空间补充用途分类名称、代码和含义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8使用原则
8.1可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的应用需求,结合自然资源管理的不同要求,采用本文件
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8.2国土调查以一级类和二级类为基础分类,三级类和四级类为专项调查和补充调查的分类。
8.3国土调查工作中,为满足年度考核管理的需要,用途改变过程中,未达到新用途验收或变更标准
的,按原用途确认。国土开发整治、生态修复等项目验收工作中有细化地类认定要求的,从其相关要求
认定地类。
8.4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原则上以一级类为主,可细分至二级类;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涉及空间利用的
相关专项规划,原则上使用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具体使用按照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执行。
2
8.5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出让合同和确权登记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国土空
间规划确定的用途分类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
8.6在保障安全、避免功能冲突的前提下,宜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资源,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可在本
文件分类基础上确定用地的混合利用以及地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
3
附录A
(规范性)
国土空间用地分类、代码及含义
国土空间用地分类、代码及含义见表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