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结.pdf
2017年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大纲
第一章:绪论
1.压水堆: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轻水,一回路一般是单相传热或过冷沸腾,二回
路饱和沸腾,产生蒸汽,供给汽轮机发电。
2.沸水堆: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轻水容器内直接发生饱和沸腾,产生蒸汽,
供给汽轮机发电。
3.重水堆:冷却剂为轻水,慢化剂为重水,有一回路和二回路。
压水堆和沸水堆是主流堆型,装机容量占比80%。
第二章: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功率分布的因素
3.停堆后的功率
4.剩余裂变功率的衰减
第三章: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导热的概念及反应堆导热过程
2.导热微分方程()
dt
q
=−λ
平板:dx
3.池沸腾与流动沸腾
池沸腾(大容积沸腾):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
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
流动沸腾:也称为对流沸腾,通常是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时产生的沸腾。
4.沸腾起始点
流动欠热沸腾中气泡开始脱离加热面,产生净蒸汽的点,是单相流和两相流的分
界点。
5.积分热导率的定义,以及积分热导率计算推导
κκ
定义:考虑热导率0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后,将热导率0对温度积分整
体进行计算,记为κ()tdtu,称为积分热导率。
推导:见或PPT
6.沸腾临界的定义以及快速烧毁和慢速烧毁
沸腾临界:特点是由于沸腾机理的变化引起的换热系数的陡增,导致受热面的温
度骤升。达到沸腾临界时的热流密度称为临界热流密度。
一个稳定的膜态沸腾点,导致大的温度飞升,加热面发生迅速烧毁。
慢速烧毁:汽量下,当冷却剂的流型为环状流时,如果由于沸腾而产生过分
汽化,液体层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沸腾临界
7.过渡沸腾
加热表面上任意位置随机存在的一种不稳定膜态沸腾和不稳定核态沸腾的结合,
是一种中间传热方式,壁面温度高到不能维持稳定的核态沸腾,而又低得不足以
维持稳定的膜态沸腾,传热率随温度而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位置每种沸腾型式
存在的时间份额。
8.沸腾曲线
壁面过热度(Δt=t−t)和热流密度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沸腾曲线。
satwsq
9.体积释热率:
元件单位体积内释放的热量
10.陶瓷型与金属型芯块的优缺点
11.膜态沸腾
在加热面上,由于蒸汽的产生而形成了一层稳定的蒸汽膜,主要通过加热面的辐
射和蒸汽对流想蒸汽传热,这样的沸腾状态称为膜态沸腾。
12.临界热流密度
第四章:堆内流体的流动过程及水力分析
1、单相流体的流动压降组成及定义
提升压降:(定义略)
摩擦压降:(定义略)
加速压降:(定义略)
形阻压降:(定义略)
2.摩擦压降计算
3.空泡份额及含气率定义
空泡份额:蒸汽的体积与汽液混合物总体积的比值。
U
g
α=
U+U
fg
含气率:汽液混合物内蒸汽的质量/汽液混合物的总质量
4.截面突然扩大或缩小时的局部压降计算
5.什么叫流型以及四种主要流型
(99页——100页)
6.自然循环的概念及影响自然循环的因素
120页—123页
7.临界流及临界流量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