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汇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一章 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 relation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多种需要,几乎每天都要与他人交往,建立各种联系。
人际关系是多门学科关注的研究领域。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一)
广义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及社会关系。 具体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等等。
狭义含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
本课所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狭义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
人际关系渗透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
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
主体不同 、对象不同、运作不同、作用不同
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人际关系的特性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实质是人与人的心理距离
亲疏主要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
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人的心理的三层结构
知:认知系统
情:动力系统
意:控制系统
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行为
人际认知
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即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自我暴露”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之深,爱之切”
人际情感
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际行为
指双方在相互交谈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
包括: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
人际行为是人际关系的调节杠杆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指影响人际关系亲疏远近的决定因素
需要说(马克思)
交换说(霍斯曼·莱维特)
需要的分类(马斯洛)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感情过程
意志过程
关系金字塔
杰尔·厄卡夫,维利·伍德(美)
看重与我关系的人
看重与我关系的人
尊重我的人
尊重我的人
对我友好的人
对我友好的人
喜欢我的人
喜欢我的人
知道我名字的人
知道我名字的人
连我名字也不知道的人
连我名字也不知道的人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
一、奥尔特曼和泰勒:
认知定向
情感探索
感情交流
稳定交往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
莱温格和斯诺克
注意时期:
确认时期:
融合时期:
稳固时期:
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
(二)人际关系恶化的心理过程
人际关系的的负向发展
朱迪·C ·皮尔逊:
漠视、冷淡、疏远、分离
与正向发展相对来看也可以分为:
隔阂、疏远、回避、终止
(三)建立、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
(1)受人尊重和重视的能力
(2)一定的空间条件
(3)交往的频度和深度
(4)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
四、人际关系的类型
雷维奇分为八类: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
舒兹(W.C.Schuts)分为: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感情的需求
皮亚杰:约束型关系、协作型关系
人际关系倾向
需求种类
主动性
被动型
包容需求
控制需求
感情需求
主动与别人交往
支配他人
对别人表示亲热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期待别人支配自己
期待别人对自己表示亲热
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
按人际关系的联结纽带分: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
按人际关系的所属领域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
按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特征分: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按人际关系的心理倾向分:主从型、合作型、竞争人际关系
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
按人际关系的目的性质分: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
五、人际关系的功能
身心保健功能
知识信息功能
自我认知功能:以人为镜、社会比较
社会化功能
第二章 人际认知
人际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人际认知处于动态的发展中
把握人际认知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正确了解他人
一、人际认知及其作用
(一)人际认知的界定
(二)人际认知的作用
人际认知的界定
国内通常的定义: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动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人际认知与“社会知觉”和“对人的认知”
认知的内涵
人际自我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人际认知的作用
自知者智
知人者明
对人际关系认知的重要性
二、人际认知的过程
外界刺激物
认知图式
编码
存储
三、人际认知的特性
人际认知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出反应。
从客观因素讲,认知对象的新异性和刺激强度影响着人际认知的选择性;从主体因素讲,认知者的主观状态,如需要和兴趣、知识经验、情绪状态,也影响着人际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