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坦诚的灵魂无所畏惧——读卢梭《忏悔录》.docx

发布:2025-03-22约2.0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坦诚的灵魂无所畏惧

——读卢梭《忏悔录》

在晚清民国以来的近现代中国,“盧騷”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所有第一流的思想者、文学者无不向他仰视顶礼,他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影响可谓无出其右。如“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就写过“读《卢骚小传》感赋(四首)”,其四曰:苍茫政学起风涛。东亚初惊热度高。手得一编民约论,瓣香从此属卢骚;鲁迅写有《吊卢骚》: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蒋智由写了《卢骚》: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昌新义,君威扫万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郁达夫写了《卢骚传》;改进出版社(福建)还出版了法国罗曼罗兰编著文集《盧騷》,由此迎来了中国思想大解放大开放的黄金时代。一直想在有生之年为卢梭写点什么,否则似觉愧对博士帽与教授衔。但是他太伟大也太复杂了,很难找到一个力所能及的切入点。因为卢梭所涉领域十分广阔,而且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并在世界史上具有开山奠基的意义。感觉喜谈《忏悔录》的人很多,但是人们似乎更感兴趣他干了多少丑事搞了多少女人,而很少人思考他的人生轨迹所由发生的深层思想逻辑,我试图尝试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卢梭在《忏悔录》第一章开宗明义: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修饰,那也只是用来填补我记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而在他的《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一章也是开宗明义: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把这两本书对照起来看,我们或许不难理解卢梭到底想说什么。

如果把《社会契约论》那句“人是生而自由的”理解为卢梭的终极感悟,那么《忏悔录》就是他的思想前传。卢梭用一生的时间掂量出了这句话的的份量。《忏悔录》共12章,分为上下两卷。而他的后期写作,基本都有前期经历的痕迹或影子。上卷主要讲述坎坷的经历,下卷主要讲述著书的思考。我读上卷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在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流浪少年饱尝了各种人间冷暖。人们可能对他与几个女人的纠葛颇有微词,但其实这样的风流韵事在法国社会根本就不算一回事,因为在法兰西的天空下,本来就是一片绿帽子的大草原。我认为真正与卢梭倾心相爱的女人只有一位黛莱丝,他们相守了卢梭的后半生,其他都是逢场作戏。包括那位对卢梭有重要影响的华伦夫人,她大卢梭12岁,本质上是富婆包养了贫穷少年。所以,卢梭思想的形成是底层生活的艰辛酝酿的结果。他对自由平等的思考,正是一种社会底层的逻辑。因为他强烈地感受到了束缚的无所不在以及自由的弥足珍贵。卢梭目睹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也深刻地体验到了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他似乎更喜欢前文明时代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向往在文明产生前的“最幸福的时代”,在那里每个人都“过着他们的天性所许可的自由自在的美好的幸福生活”,“享受他们之间无拘无束地交往的乐趣”,批判所谓的文明人“经常吹嘘他们在枷锁的束缚下所享受的和平与安宁”并且“把悲惨的奴隶状态称为和平”。(参看《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认为,人类生而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天赋人权,是每个人应当拥有的基本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往往受到各种束缚和限制,包括思想和精神自由。在卢梭看来,社会对个人的束缚是最为显著的。当掌控权者滥用权力侵犯个人权利时,个人的自由便受到了限制。因此,对于卢梭而言最重要的追求就是打碎枷锁寻求解放。

读罢《忏悔录》,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卢梭在“忏悔”的名义下张扬自我,他的最重要的精神价值目标就是求天性,返自然,他向一切压抑人性违反天性的社会陈规提出了抗议与控诉。这使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来的世界哲学,包括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教育哲学、自然哲学等各个领域,所以他对近代思想史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作为一部自传,卢梭是在饱受追害时写下的,他要为自己的存在而辩护,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具令人悲愤的精神力量。当然,他也做了坦率的自审与真诚的忏悔,勇于披露自我灵魂不洁之处,在到处是虚伪的等级社会的环境之下,卢梭没有回避自己的短处,这种自审行为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世俗行”,但长期的愤世嫉俗使得卢梭的精神境界远远高于上层社会,促使其形成更为高尚的情感:将贫寒与富贵置身于事外,不追求荣华富贵;敢于和所谓的高贵等级作激烈的斗争和批判;讨厌上层社会的奢侈和巴黎的繁华;等等,这一切都体现出他对爱情和自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