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定义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导读 .pdf
基于软件定义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导读--第1页
专题:基于软件定义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
特邀策划人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紫金山实
验室未来网络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未来网络架构、网络操作系统、确定性网络、空间
卫星网络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现担任未来网络试验设
施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开放协同可控的软件定义网络关键技术与系统国家
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未来网络工作委员会主任,荣获中组部青
年拔尖人才、南京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
等。在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国内专著6部。
黄韬相关技术已在电信、国防、教育等部门得到部署应用,核心成果荣获中国通信学会技
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网络虚拟化、软
件定义网络(SDN)信息中心网络、(ICN)网络试验、环境构建、空间卫星网络等方
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国家级项目,
并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发表SCI/EI论文96篇,授权专
利5项6,出版专著5部。荣获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
成果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刘江
内容导读
近年来,随着低轨卫星商业计划的相继落地、
考虑到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实现全域泛在
高空平台的逐渐普及、地面移动通信技术的持续演通信的趋势,《智简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提出了一
进,空天地网络融合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当种基于智简系统与软件定义网络融合的智简空天地
前,发展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已成为6G的共一体化网络架构。以软件定义网络作为底层支持,
识,技术融合需要在5G时代起步实践,在6G时基于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网络信息的获取、表达、组
代全面实现。我国也将其作为重大使命纳入“新织、交互,克服了网络拓扑、路由、资源管控等难
基建”范畴。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系统已成为题,实现从软件定义网络到智简网络的范式跨越。
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其中网络架构与组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安全问题,《软件定义
网、资源管控、协作传输、频谱共享、多址接入、星地融合网络内生安全体系架构》提出了一种基
边缘计算、安全策略等大量关键科学技术与工程设于软件定义的STIN内生安全系统架构。根据安全
计问题亟需研究并解决。即服务的设计理念,从架构设计需求、网络架构设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将我国空天地一体计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星地融合网络安全问题需要
化通信网络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读者,进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步满足实际国情和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体系发展针对近年来兴起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载边缘计
需求,我们组织了本专题。算网络技术,《卫星协同的天地一体化边缘计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