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结题报告书.doc.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研究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现状、理论依据、意义和价值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已非常凸现,包括我们的教师
和家长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但我们语文的实际教学状况如何
呢?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清晰、表达不准确、教学语言的冗余、示范性缺失的现象
非常严重,课堂上要么充斥着枯燥无味的分析,要么满堂提问些毫无价值的问题,要么
无节制的增大练习量,向题海要质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阅读速度慢,拙于
表达,语文成绩徘徊在较低的水平,有的高年级学生甚至连年吃老本。一个拥有上千学
生的初中学校,语文中招成绩如果有那么几个是优秀的,教师便喜上眉梢了,殊不知,
就那么可怜的几个优秀学生,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满足不了语文学习的需要和国家
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艺术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
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
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
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
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这就是所谓的激励乐学说。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
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
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
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
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
更富有创造性。”这是所谓的创造活动说。阎增武先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
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
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
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这是所谓的审美说。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理论,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
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
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
感性、创造性。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
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在对语文课堂的艺术研究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
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集中表现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激
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
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一、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导入
著名特级老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
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
教学步骤。别开生面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的特定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听课需求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
教学。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而且实行起来难度颇高的教学艺术。面对新课
标对教材的内容如何能提纲挈领,富有启发地导入,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关
键,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服务的。
2、设疑
古人云:疑是学之始。《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
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
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设置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
正进步。”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这当然还包括学生自己设疑。
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非常崇尚学生自己设疑,称之为“设疑自探”环节。设疑
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
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设疑。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
思考的疑问,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无怪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