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电气部件装配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风力发电机组电气部件装配方案
在塔筒吊装过程中,每完成一段塔筒的吊装,就应完成该段塔筒的防雷线接线。其它部分的电气部件装配,在完成风轮吊装及结构螺栓终拧后进行。
7.2.1防雷线接线
防雷线涉及到机组防雷安全,务必严格按要求进行接线,整体接线完毕后中车将对整机防雷电阻进行测试验收。
一、塔架防雷线连接
1)塔架防雷线连接位置如图5所示,每两节塔架之间的法兰面上各有三根防雷线连接,共12根(塔筒厂家提供防雷线、螺栓及平垫、弹垫)。防雷线应以最短为宜。注意:每吊装完成一段塔筒,就应完成该段塔筒的防雷线接线。
a.接线前检查接地点是否有油渍、油漆等污物,如有需要用清洗剂清洗,并用砂纸或锉刀打磨。接线前接线端子与塔架接触面涂导电膏(DDG-A)。
b.将12根防雷线用紧固件紧固,紧固力矩40NM,做好紧固标记。紧固好后,必须采用防腐措施,例如喷涂防锈剂等等。
2)基础法兰PE搭接铜排总共有3根线汇接,搭接铜排安装在电缆夹下方的接地点上确保防雷线最短,地线端子压接操作参考《端子连接通用工艺文件》(TF015)。
a.接线前检查接地点是否有油渍、油漆等污物,如有需要用清洗剂或砂纸清洗打磨。接线前接线端子与铜排面涂抹导电膏(DDG-A)。
b.安装PE搭接铜排,,固定PE搭接铜排的螺栓为固定塔筒基础PE线的螺栓。
c.PE线接线端子及裸露铜芯均需用自粘性橡胶绝缘带缠绕密封。
7.2.2照明灯及动力接线盒对接
根据图4将塔筒对接处的照明电缆和动力电缆接到接线盒内,接线完成后,必须外接380V电源对照明灯及动力接线盒进行测试。中车在验收时要求,塔筒灯具必须正常明亮、续航有效,动力接线盒必须电压、相序正常,线路没有破损、打节、污秽。如有损坏,需责任方修复并经核对后方可通过验收。
7.2.3机舱电缆布设
1)布设机舱预留电缆,机舱预留的转子、定子电缆均为0.6/1KV-185mm2电缆,机舱PE电缆为0.6/1KV-50mm2电缆,电缆走线要求如图7所示。
a)在网状电缆套与电缆间需有聚氨酯软管包裹,软管包覆电缆时,上部超出网状电缆套20-30mm。
b) 如果现场需调整已安装网状电缆套与聚氨酯软管位置时应如下操作:
※ 一人在马鞍桥处上托电缆,一人负责收放网状电缆套,一人使用软管包覆电缆,必须三人 同时一起作业,依次分别将每根电缆向上提升。
※ 上托电缆后捋宽网状电缆套,把电缆弯曲部位的金属网朝中间压缩掳一下,直径就会扩大,从上往下送聚氨酯软管;软管包覆电缆时,上部端口应超出网状电缆套20-30mm;软管开口方向保持一致在电缆转弯弧外圈。
※ 重新绑扎扎带,将电缆、软管与网状电缆套绑扎固定后,再将每相的三根电缆呈品字型绑 扎。
2)每层电缆与电缆之间应用扎带进行紧固,电缆应该自然弯曲下垂,电缆的弯曲弧度应和竖直线相切,即网状电缆套和电缆要自然贴合尽量而没有大的折角。
3)电缆固定在电缆卡环如图所示,要求每根电缆在于卡环接和扎带接触的部位用橡胶皮包裹一圈,再用扎带稳固捆扎在电缆卡环上(“十”字捆扎)。电缆布设好后固定好电缆卡环的4个M8*55的螺栓 紧固套件,打上紧固标记。
4)机舱电缆至马鞍桥之前,留一个“U”形弯,通过马鞍桥后沿塔筒壁电缆夹向下走线(马鞍桥边缘处应垫好胶皮)。马鞍桥滚筒是可调节的,可根据电缆布置效果进行位置调节,使塔筒中心电缆靠近电缆环中心,且电缆与爬梯扶手等部位无直接接触。“U”形弯最底部距平台高度为1300mm,如图,同时保留一定的电缆弯曲度(240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210mm;185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180mm)。马鞍桥上每组的三相电缆用扎带捆扎一起,每组电缆整齐排列,再用扎带将捆扎各组电缆的扎带串成一排。
5)偏航扭缆电缆护套安装
注:电缆护套由塔筒厂提供,可能存在与设计有出入的地方,在此按照设计图纸方式进行安装描述,安装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与中车风电人员联系。
电缆在上塔筒上平台到马鞍桥之间要穿过3层电缆导向固定平台,电缆在穿过的每一层固定平台处需安装好电缆护套(共安装3个),以防止后续电缆在偏航扭缆时因晃动摩擦而破损。
a) 确保导向环内电缆顺直下垂,撑开电缆,放入护套内圈,将各电缆按顺序放置,三孔布置的为转子电缆孔,两孔布置的为定子电缆孔,其中机舱400V电缆穿过一个小孔,机舱PE电缆与其他信号电缆合用另一个小孔(为防止光纤等小线固定不紧,可用胶皮将整把电缆包住,在护套上下出线端附近将其用扎带扎紧)。
b) 注意动力电缆一起穿孔时必须为不同相电缆,不得同相电缆穿一个孔,检查电缆位置无误后安装外圈。调整护套竖直位置,要求吊耳下缘距导向环上表面约30mm左右,如图所示。
b) 护套紧固之前先将控制五合一电缆向上提升30-50mm,(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伸缩率不一致,为后续动力电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