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高中德育衔接问题的调查及思考.pdf

发布:2024-09-17约1.6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高中德育衔接问题的调查及思考

从初中毕业到进入高中学习有一段很长的假期,

在这期间的初中毕业生,处于初中学校不再管,高中

学校尚未管,父母家长疏于管的“管理空白期”,如果

学校没有很好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开展衔接教育,那

么,部分学生就会在家玩游戏,外出忙聚会,再加上

一些学生自制力弱,沉迷网络、交友不慎,容易沾上

不良习气。

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提出“衔接教育是学校教育

的起始工作,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开端”,并强烈呼吁学

校要重视衔接教育,许多高中学校显然清楚地看到了

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发现诸多

学校在重视初高中衔接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却是关

注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知识的衔接,甚至

把初高中衔接教育变成了学科知识的补习工作,严重

弱化或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习

惯养成教育,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从而引发道德水平下降、行为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下

滑等一系列问题。抱着对育人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使

命感,我们在对初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心理、

行为习惯等方面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初高

中德育衔接过程中的问题,追溯问题根源,诊断问题

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特点分析

中学阶段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这个

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年人,

我们称之为青春期。中学生的道德认识发展特点是动

荡的、矛盾的,充满变数的,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

蓬勃生长、急骤变化,心理和认识发展日益成熟,但

又尚未定型,道德品格、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可塑性。因而,研究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道德现状,

对于培养新一代劳动者和建设者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其主流是好的,积极向

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但是,也存在着_定的消

极方面,需要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意识方面:比较迷茫,社会责任感不强

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中学生由于受繁重的学习

任务的影响,无暇关心社会政治,政治观念较淡薄,

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度有待提高。表现为在调查“你是

否经常收看新闻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时,初三学生

中44.89%的同学表示“经常”,50.47%的同学表示“不

经常”,3.77%的同学明确表示“从来不关心”;在高

一学生中,也只有44.8%的学生表示“经常”,53.47%

的学生表示“不经常”,1.54%的学生表示“从来不关

心”。在被问及“你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吗”时,初

三学生中仅有20.05%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而有

60.07%的学生“不经常”参加,且有18.16%的学生

明确表示“从不参加”;在高一学生中,仅有11.67%

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71.75%的学生表示“不经

常”参加,也有14.90%的学生表示“从不参加”。在

问到“升旗时你会怎么做”时,初三学生有50.47%的

学生表示会行“注目礼,感到很神圣”,有28.30%的

学生“只是注目红旗,想别的事”,还有17.22%的学

生“有时和同学说话”;高中学生稍比初中生好一些,

有69.12%的学生表示会“注目红旗,感到很神圣”,

也有26.11%的学生表示“只是注目红旗,想别的事

情”,还有5.07%的同学“会与同学说话”。在被问及

“当国家危难时,你是否会报名参军”时,初三学生

有69.08%的同学表示会“主动报名、志愿参军”,有

24,16%的学生表示“如果被征,就参军”,也有4.74%

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尽量拒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