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doc

发布:2016-11-24约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 摘要 双酚A型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工工艺性能,制成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化学药品性,电气绝缘性能,故有广泛应用,但是环氧树脂固化后交联密度高,因此其固化物存在韧性低、耐疲劳和耐冲击性能差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环氧树脂的应用。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一直是环氧树脂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难点。本文综述了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结合对环氧树脂的橡胶弹性体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建议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双酚A型环氧树脂;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改性 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环氧氯丙烷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经水洗,脱溶剂精制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环氧树脂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一种品种,因为它有很高的透明度,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玻璃钢、层压板、电子浇铸、灌封、包封等领域。 虽然EP粘接性能和各种力学性能优良、化学稳定性好、收缩率低而且原材料易得,加工成本低廉等优点,但EP固有的交联结构使其具有质脆、耐热性欠佳、抗冲击性能和韧性较差等缺点,这制约着EP的工业应用,因此,对EP进行增韧改性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领域。采用反应性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EP进行增韧改性。CTBN 是遥爪高聚物,其分子链两端的活性羧基官能团可与EP中的环氧基反应,并且在固化过程中离析出橡胶相;当材料受到破坏时,分散相粒子使裂纹的扩展分叉、转向(消耗了大量能量),从而达到了增韧EP的目的。目前,采用CTBN 增韧EP的研究,主要是先将CTBN与EP反应生成CTBN/EP预聚体,再对预聚体进行高温固化。 橡胶弹性体增韧EP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方法。其增韧机理比较复杂,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颗粒撕裂拉伸”机理以及“空洞剪切屈服”机理。液 体橡胶分子链上的活性端基(如羧基、羟基等)与EP中活性基团(如环氧基等)反应形成两相“海岛结构”,其中橡胶颗粒因应力集中效应而吸收大量能量进而终止裂纹扩展,从而有效提高了环氧树脂的抗冲韧性。只有能与EP互溶且其活性基团能与环氧基反应并在固化反应时顺利析出形成两相结构的橡胶才能对 EP 起到有效的增韧效果。这类橡胶用得最多的是含活性端基的丁腈橡胶,可以是端羧基、端羟基、端环氧基等。 YAO Xing-fang等用CTBN(端羧基丁晴橡胶)增韧改性EP,研究结果表明:当CTBN 用量为25%时,改性EP的冲击强度提高了5倍,多数冲击试样只发生了弹性形变,说明 CTBN 的增韧效果显著,另外,改性后的树脂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能等相关性能均有所提高。韩静等采用含有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液体橡胶来增韧改性环氧树脂828,用间苯二甲胺做固化剂,研究表明,当丙烯酸液体橡胶含量为15%时,EP的抗冲击强度增加了1.5倍。周恒石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不断降低,而冲击强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液体橡胶中丙烯腈的含量越高,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越好。而且,丙烯腈含量不同的橡胶,其增韧机理也明显不同。丁军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CTBN含量的增加,其断裂伸长率和剪切强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并均在CTBN含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陈青等研究结果表明当端羧基丁腈橡胶含量为25 phr时,改性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了528%。弯曲强度降低了70%;弯曲模量降低了84%,拉伸剪切强度提高了33%。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较好,固化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变化不明显,高温下的热损失较小。 结论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EP应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EP的改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重点。普通橡胶弹性体对EP增韧效果较好,是目前EP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可避免有其弊端,即对EP强度和Tg 有一定影响,势必会影响以后的应用前景。预测今后几年,对EP增韧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 IPNs 增韧改性、CSP 增韧改性、HBP 增韧改性和 TLCP 增韧改性等方面;此外,多种改性方法的综合应用也是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创新点,新型增韧材料的开发也值得探究,另外,为使改性材料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更易于进行,新的制备方法也有待开发。 参考文献 [1]马淑萍,张鹏飞,段燕,欧玉静,杨保平. 改进法合成双酚A型环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J]. 中国涂料,2011,09:23-27. [2]段国红,赵玉英,王二兵. 双酚A型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合成及配制[J]. 化工时刊,2011,12:12-16. [3]冯兆昌,杨桂成,容敏智,欧浩明,符若文. 固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J]. 热固性树脂,2010,06:33-36. [4]易金华. 亲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