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工程基坑降水支护及施工组织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工程场地位于成都市营门口路互利西一巷八号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内,包含一栋12F建筑及附属建筑,设一层地下室。基础砌置深度-6.0m,基础形式拟采用筏板及独立基础。其项目详细情况见表1.1。
拟建物性质一览表 表1.1
建筑物
名 称 结构
类型 层数及高度
(m) 地下室 估计基础砌置深度 基础
型式 单位荷载
(kN 、kPa) 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 扩建楼 框架 12F -1F -6.0m 筏板
基础 300kPa 敏感 1.2场地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二环路营门口立交桥旁,交通较为便利。
东侧:为已建污水池及居民楼(7F),地下室边线距离污水池2.96m,污水池埋深约4.0m左右;居民楼距离地下室边线14.05m,已建居民楼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3.0m;
南侧:为互利西一巷,地下室边线距离互利西一巷14.88m;
西侧:为医院通道、7F及3F居民楼,地下室边线距离医院通道4.19m,距离围墙9.61m,距离7F建筑12.31~18.98m;已建居民楼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3.0m;
北侧:为医院用地,为拟建地下室通道,连接原有地下室通道,该侧为9F建筑,设一层地下室,基础埋深约6.0m;
基坑开挖线距地下室边线1.0~2.0m(工作面).
(详见《基坑周围环境图》)。
1.3 基坑支护技术要求
由本场地地勘报告知,由本场地地勘报告知,基坑边坡主要由人工填土及砂土、卵石组成,须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保证基坑及相临建筑物的安全。
1、场地开挖深度-6.0m。
2、基坑周长203m。
3、基坑四周荷载:本次护壁设计基坑四周荷载均按15kpa考虑,有建筑地段按建筑实际荷载加载。
4、场地建筑环境一般,场地东、西及南侧基坑开挖线距已建建筑较近,无放坡条件,故该两段采用排桩支护,其余地段采用喷锚支护;
1.4基坑等级
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2-2002)7.1.7条规定,本基坑挖深-6.0m,排桩支护段基坑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γ。=1.1;喷锚支护段基坑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1.0,基坑支护结构使用时限:1年,属临时支护。
1.5相关说明
1拟建地下室基础外边线外工作面暂按1.0m~2.0m考虑。
2、本方案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最新平面图进行支护工程方案设计,正式施工前需由建设单位书面确认,经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施工之依据。若平面位置或挖深有变化,需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施工测量放线前,应仔细核对经施工图审查后的《总平面图》和《基础平面图》等图纸,并以《总平面图》作为放线定位依据,实地测放主要轴线、地下室边线等,检查无误后方可动工。
4、建设单位在基坑开挖前应进一步调查、确认周边建筑物和管线情况,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
5、本工程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技术原则,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临近建筑物或道路的变形及地下设施的保护,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与相关单位协商。如变形过大,可采取加设预应力锚索等加固措施。
6、未尽事宜,须符合相关规范规程之要求。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该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地形较为平坦,钻孔标高509.16~509.21m。
2.2地层岩性
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砂土和卵石土。
1.人工填土(杂填土、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粘性土混建渣、生活垃圾、砖、瓦碎屑组成。可塑。湿。一般厚度3.0~4.0m。
2.粉土:灰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其它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可塑。湿。
3.细砂:灰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其它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松散;饱和;分布于卵石土层顶部,部分孔段分布。
4.中砂:灰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其它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稍密;饱和;部分呈透镜体状及条带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部。
5.卵石土:灰黄色、黄色;成分主要由岩浆岩与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弱风化~中等风化。多呈亚圆形。一般粒径3~8cm,最大粒径大于12cm。充填物以中砂为主,混少量砾石和粘性土,含量约15~45%。饱和。根据其密实程度和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四个亚层。
2.3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及区域地下水。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渗透系数按K=20 m/d考虑,抗浮和防水设计水位按505.20米考虑。
2.4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3降水方案
3.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