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020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学时:48 学分:3分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编码:
开设年级:大二 撰写人:雷金莉
审核人:张军利
一、课程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较好地掌握前期课程中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主要从计算机硬件的角度介绍和描述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基础。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常用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使学生具备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专业技术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掌握微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了解微型计算机及有关I/O设备的发展
通过对8086系列微处理器的学习,深入认识微机的常用总线标准、输入/输出、中断、DMA传送等基本接口技术
通过对8255、8251等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学习,掌握有关概念及可编程器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牢固建立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能正确使用微机及其总线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
章 课程内容 学时 1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微处理器 5 3 寻址方式及指令系统 6 4 MAS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 5 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 4 6 半导体存储器 8 7 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4 8 中断系统 8 9 微型计算机常用接口技术 5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一定的实验和习题讨论课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软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指令系统,掌握微机程序程序设的基本方法,硬件的重点是讲解常用的可编程接口电路的应用方法。在讲授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课堂讲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微机基本组成原理、8086微机系统的指令系统和常用的接口电路工作原理,学完本课程后可以完成简单的微机系统硬软件设计。
五、教材及参考资源
教材:
[1] 田辉主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参考书:
[1] 郑初华等 编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5).
[2] 马群生等 编著《微型计算机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六、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 熟悉微机的发展概况和应用,了解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重点难点] 微机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系统;数制与码制
[考核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微处理器
[教学目的] 掌握微处理器8086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功能;掌握8086最小模式设计方法和微机系统的组成原理
[重点难点] 8086的内部组成;8086的工作时序和最小模式的总线时序
[教学内容] 8086/8088微处理器;8086/8088微处理器的时序;8086/8088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ARM处理器
[考核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8086的内部组成与工作原理;学生能解释8086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的作用;学生能画出8086最小模式的总线时序
第3章 指令系统
[教学目的] 掌握8086指令的寻址方式;掌握8086的指令功能和使用方法
[重点难点] 8086的各种寻址方式;8086的指令系统;8086指令执行后对目的操作数和标志位的影响
[教学内容] 8086CPU的寻址方式;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串操作指令;程序控制指令;标志操作和处理器控制指令;ARM处理器指令系统介绍
[考核目标] 学生能够完成简单功能的程序编写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基本设计方法和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8086汇编语言程序基本格式和设计方法;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中子程序、中断服务子程序之间的差异;段定义中宏指令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汇编语言程序及其开发方法;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结构;8086/8088CPU汇编语言常用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技术
[考核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功能要求完成汇编程序的设计、编写
第5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
[教学目的] 掌握微机系统总线的概念和总线类型
[重点难点] 总线信号的形成;总线仲裁和握手技术;常用的微机总线
[教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