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
目录
TOC\o1-2\h\z\u1事故类别和危害程度分析 1
1.1事故类别 1
1.2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分析 1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
3.1应急组织体系 3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4
4预防与预警 6
4.1危险源监控 6
4.2预警行动 7
5信息报告程序 8
5.1事故报告流程 8
5.2报告内容 9
5.3事故报告方式 9
6应急处置 10
6.1响应分级 10
6.2响应程序 10
6.3处置措施 11
6.4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4
6.5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14
7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14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14
7.2应急队伍保障 15
7.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5
7.4经费保障 16
7.5其他保障 16
石家庄玉晶玻璃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别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别
泄漏
我公司玻璃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发生炉煤气、液氮、氮气和氮氢混合气体,这些物质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有发生泄漏的可能。
火灾爆炸
玻璃生产中使用发生炉煤气作为玻璃窑炉的燃料,发生炉煤气具有易燃易爆性,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储存设施故障或其他原因泄漏遇明火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
中毒窒息
浮法玻璃生产使用氮氢混合气体作为锡槽保护气体,氮氢混合气体的制备原理为电解水制备,上述过程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的物料泄漏后若人员防护不当有发生中毒事故的可能。
1.2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分析
发生炉煤气
煤气属2.3类有毒气体;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为高毒物品,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一氧化碳的中毒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轻度中毒者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蹒跚、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系外系损害为主。
综上分析,煤气具有易扩散性、易燃易爆性及毒害性,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
液氮、氮气
液氮或氮气具有窒息性,泄漏后人体吸入易使人窒息。
1.2.3
氮氢混合气体中的氢气为2.1类易燃气体,且爆炸极限较宽,泄漏后聚集,达到爆炸极限时,易发生爆炸;氮气具有窒息性,泄漏后人体吸入易使人窒息。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坚持“优先救助受伤害人员、及时有效控制现场、预防发生次生灾害”的原则。
优先救助受伤害人员指在处理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现场处置人员防护要齐全、处理采取方法措施要得当,根据事故程度,关注周边社区人员安全,及时有效的组织人员撤离。
及时有效控制现场要适时、适度,在事故发生初期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加大,及时转移事故周边可能发生连锁事故的设备、储槽、塔器等;处理采用的方法合适,不得随便拨打手机、不得使用铁质工具敲打,不得穿化纤服装和带钉鞋,不得带其他铁质工具进入事故现场,事故现场周围50米内要停止一切明火作业,断电。
预防次生灾害要有效控制事故污染范围,应急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转移受伤人员,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切实排除坑洼地带,不通风角落积存的危险化学品,现场洗消要彻底。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总指挥:韩金书
副总指挥:李龙江
组员:崔燕收、牛科、于汉有、李英杰、冀晓勇、侯贺革、贾建波、周学瑛、马动军、林立波、淮文兴、赵宗军、熊红兵、刑凤国、贾海亭。
组织框架如下
总指挥
总指挥
抢险救灾组
组长:周学瑛
成员:各车间抢险人员和生产技术部专业技术成员
医疗救护组
组长:林立波
成员:人力资源部全员
后勤保障组
组长:马动军
成员:企管部后勤管理人员
物资供应组
组长:侯兴国
成员:供应员及仓库全体成员
副总指挥
安全保卫和疏散组
组长:任延杰
成员:保卫科队全体人员
外联沟通组
组长:崔燕收
成员:安全部全体人员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
主任:崔燕收
副主任:马动军
成员:石保军、王孟广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公司安全部,当班安全员负责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