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二战后,西方除美国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恢复和重建问题。各国统治
阶级对生产关系作了某些调整,其中包括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定各种社会立
法,实行所谓“福利国家”政策等。对于前法西斯国家来说,还有实行民主改革,清算
法西斯罪行和清除法西斯主义流毒的问题。
从 50 年代起,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生产迅速发展、市场持续扩
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此后的近 20 年间,被称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 70 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欧洲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社会
福利制度成为了各国的沉重包袱。
从总体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所实行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对于保持
社会稳定,恢复和发展经济都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 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和民主化改革
一、 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
(一) 日本战争经济的破产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
宣告结束。
战争对日本经济的破坏:日本物质财富损失额高达 1057 亿美元,损失率达 36% ;全
国共有 119 个城市化为废墟 ;军队伤亡总数达 216.1 万人 。
工农业的重重危机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 。
日本人民生活的极度困苦:粮食、就业、住房等困难。
(二)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战后要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是由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的。和德国不同,日本在战后由美
国单独占领。美国占领日本的政策也将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作为重要内容。这些改革是通过
1
美国占领军的一系列备忘录和指令来进行的,改革也是在占领军的督促下进行的。所以战后
日本的改革与战败和美国占领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日本战后改革中有两个人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占领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另一个是
日本首相吉田茂。
(二) 民主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民主化改革:
1.非军事化改革
2.”五大改革”
3.制定新宪法
经济改革:
1.解散财阀,禁止垄断
2.土地改革
政治民主化改革
1.非军事化改革
(1)解散军队和原军事机构.
(2 )废除原有军事法律,如《兵役法》《国防保安法》《军机保护法》《国家总动员
法》等。(3 )惩治战犯。前首相东条英机、前外相广田弘毅等7 人被判处绞刑。
(4 )取缔法西斯组织与宣传。
2. “五大改革”
1945 年 10 月 11 日命令日本政府围绕人权进行执行民主化5 大改革:
妇女有选举权;
劳动者有成立工会的权利;
学校教育自由化;
废除专制制度;
2
经济制度民主化。
后来继续发布了有关民主化的命令:废除军国主义教育;解散财阀组织;解冻皇室财产;解
放对农民的束缚; 国家与神道分离。
3.制定新宪法
废除 1889 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新的新宪法。新宪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日
本已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体现在几个主要改革中:
第一,取消天皇内阁制,天皇只是日本国的一个象征,不再具有政治权力。
第二,放弃战争,实现非军事化。
第三,一系列民主和人权方面的公民权利。
这部宪法虽然是美国强加给日本的,但是它的内容却是积极进步的。它反映了战后日
本改革的基本成就,反映了反封建、反垄断、反军国主义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是一部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
它的贯彻实施,对于以后的日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经济改革
1.解散财阀、禁止垄断
日本财阀是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的产物,以血缘和家族的主从关系为轴心,是特权商
人与明治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封建色彩极浓的垄断资本集团,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主
要经济基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