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通信概论第六章.ppt

发布:2025-03-11约3.4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3.1中继通信线路与设备组成外差中继(中频转接)方式6.3.1中继通信线路与设备组成直接中继(射频转接)方式6.3.1中继通信线路与设备组成数字微波分路站数字微波分路站指的是位于线路中间的微波站,既可以上、下某收、发信波道的部分支路,也可以沟通干线上两个方向之间的通信。由于在此站上能够完成部分波道信号的再生,因此该站应配备有SDH微波传输设备和SDH分插复用设备(ADM)。6.3.1中继通信线路与设备组成数字微波枢纽站数字微波枢纽站指的是位于干线上的、需要完成多个方向通信任务的微波站。在系统多波道工作的情况下,此类站应能完成对某些波道STM-4信号或部分支路的转接和话路的上、下功能,同时也能完成对某些波道STM-4信号的复接和分接操作,如果需要,还能对某些波道的信号进行再生处理后的再继续传播。6.3.2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微波通信频率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使整个微波传输系统中的相互干扰最小,频率利用率最高。频率配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整个频率的安排要紧凑,使得每个频段尽可能获得充分利用。在同一中继站中,一个单向传输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必须使用不同的频率,以避免自调干扰。在多路微波信号传输频率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频率间隔以避免不同信道间的相互干扰。因微波天线和天线塔建设费用很高,多波道系统要设法共用天线,因此选用的频率配置方案应有利于天线共用,达到既能使天线建设费用低又能满足技术指标的目的。6.3.2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二频制频率分配四频制频率分配单波道的频率配置6.3.2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二频制频率分配6.3.2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四频制频率分配*现代通信概论PART1第6章数字微波通信系统6.1概述6.2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6.3数字微波通信系统6.1概述基本概念微波通信发展历程微波通信的特点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微波通信的应用基本概念微波是指波长在1nm~1m或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微波通信指的是以微波频率作为载波,通过中继接力方式实现的一种通信方式。微波通信的主要频段Company名称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超高频UHF特高频SHF极高频EHF频率3-30kHz30-300kHz0.3-3Mhz3-30MHz30-300MHz0.3-3GHz3-30GHz30-300GHz波段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传播特性空间波为主地波为主地波与天波天波与地波空间波空间波空间波空间波6.1.2微波通信的发展历程19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了工作在VHF频段的第一个商用模拟无线通信系统二战期间出现了UHF频段的军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1951年,美国纽约到旧金山之间成功开通了商用的微波通信线路。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间,模拟微波通信系统迅速发展我国从“七五”期间开始引入微波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采用简单QPSK、8PSK等的商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波通信系统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容量更大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6.1.3微波通信的特点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于传送宽频带信号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外界干扰小,通信线路稳定可靠投资少,建设快,通信灵活性大中继通信方式6.1.4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1/4)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特点:采用中继传输方式,一般50Km左右一个中继站。原因:微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微波传播时,存在能量损耗。应用:长距离、大容量干线通信;短距离、小容量通信;6.1.4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2/4)一点对多点(PMP)微波通信组成:基地台,用户应用:一种无线宽带接入方式,适用于用户比较分散且业务量小的系统。6.1.4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3/4)微波卫星通信特点:中继站在卫星上;使用微波波段,技术与微波相通,但有自己的特点;6.1.4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4/4)微波散射通信添加标题利用大气对流层不均匀气团的散射作用,实现微波通信添加标题特点:距离远发射功率大信号质量差添加标题应用:军事通信6.1.5微波通信的应用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作为干线光纤传输的备份和补充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边远地区和专用通信网中为用户提供基本业务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市内的短距离支线连接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无线宽带业务接入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地面效应和大气效应6.2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6.2.1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