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国文学作品导论》课件_23第八章20世纪文学(上)第四节《城堡》的不确定性.pptx

发布:2025-03-14约1.1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作品导读;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西米亚人,他也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工工伤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作家;而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把精力常常花在家庭方面;但是在自己家里,他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龚特尔·安德尔;《审判》、《城堡》;;

《城堡》中的土地测量员K,在雪夜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子,开始他走向城堡的探索之旅,而城堡是一个无形的存在。K走在村子里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就像走在迷宫里一样,通往城堡的路被悬隔起来。;

K,这个人物的行动既具体又抽象,令人心酸又让人肃然起敬。K至少从两种传统里走出来:一是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就开始书写的追寻传统,这个序列包括《奥德修纪》里的奥德修斯、《神曲》里的人物但丁、《浮士德》里的浮士德、《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鲁滨逊、《静静的顿河》里的格里高利等;二是小人物传统,在文学重心不断下移的过程中,形态各异的小人物在小说中大放异彩。《城堡》虽然没有结尾,但在我们能读到的篇幅里K无疑是一个裹挟着悲剧色彩的小人物,同时又是一个认真坚定的追寻者。

小说中笼罩着浓郁的神秘感,同时又充满荒诞意味。神秘感主要源自限制性人物视角,荒诞意味则出自小说叙述对日常生活场景和普通人的深入探索。;

二、问题研究

《城堡》的不确定性。

1926年卡夫卡的朋友布洛德违背他的遗愿,把《城堡》整理出版。《城堡》写于1922年,是卡夫卡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和他的另外两部长篇小说《审判》《美国》一样,《城堡》也没有结尾。;文本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

写于1922年,没有结尾,1926年由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

;第二重不确定性;K抵达村子的时候,已是深夜时分。村子陷在厚厚的白雪里。城堡屹立在山冈上,但在浓雾和阴沉沉的夜色笼罩下,不见山冈的一点儿影子,???能够显示出那里有座高大城堡的一丝儿灯光也没有。一座木桥从大路通向村子,K久久地站在木桥上,仰望着虚无缥缈的天空。

——《城堡》;第三重不确定性;;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城堡》《审判》《美国》,都是以“追寻”作为原型母题的作品。请试着对比各个时期的“追寻”母题作品,思考不同时期不同作家在表现这一问题时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