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也是评价心脏外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所谓的心脏移植就是取出人或者动物的心脏,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一方面既要考虑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另一方面还很难找到合适的供者。自2002年开科以来,我们科成功开展了12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1905年法国(卡雷尔)首例动物异位心脏移植 ;
1946年苏联Demikhov(德米科霍夫)首例动物胸腔内异位心脏移植 ;
1964年美国Hardy (哈迪)首例异种心脏移植;
1967年南非Barnard (巴纳德)首例人类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人类心脏移植史上的里程碑。1967年12月2日是人类心脏移植史上的里程碑,南非克里斯蒂安?巴纳德 医生首次完成了人对人的心脏移植。受体刘易斯?沃什坎斯基是一位54岁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两次心搏骤停。供体是一个24岁女性,因头部外伤致脑死亡。术后采用激素、硫唑嘌呤及局部放射线等免疫抑制治疗,不幸病人于术后18天死于肺部感染,尸检未发现移植物排斥现象。
心脏移植虽然开始于1967年,但仅在80年代初才被接受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免疫抑制剂治疗和移植物处置的进展才使心脏移植成为可能,并导致了心肺移植的成功和不断发展。据1994年国际心脏移植协会的登记,在257个移植中心, HYPERLINK /view/530202.htm \t _blank 心脏移植手术累计超过30200例,而在1980年前,心脏移植总数不到360例,这进—步表明 HYPERLINK /view/670433.htm \t _blank 心脏移植术是在近期发展起来的。
国际
1981年斯坦福大学首先将环孢素A应用于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进入高潮;
全世界300多个心脏中心进行心脏移植;
1994年国际心脏移植协会的登记,在257个移植中心,心脏移植手术累计超过30200例
2005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报告70201例心脏移植患者;
目前手术的成功率达90% 以上;
国内
1978年,张世泽完成中国首例心脏移植 ,也是亚洲第一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1987年,台湾朱树勋完成亚洲第一例异位心脏移植;
199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亚洲首例婴儿心脏移植术 ;
截止至2004年10月据中华器官移植协会统计,我国大陆共完成310例原位心脏移植;
手术成功率达90%,1年生存率为75%。国内心脏移植术后最长存活者已达14年 ;
心脏移植的适应症:
心肌病
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克山病及限制型心肌病等。前两者在临床上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约占心脏移植的50%
冠心病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一种,约占心脏移植的40%,国内实施例数很少。本病多因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或者广泛性心肌梗死引起。临床上以顽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可同时出现心绞痛。这些患者不能施行血管再通术或者伴有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尽管采取了药物治疗及常规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病情仍未缓解;另有一些患者,虽然无心力衰竭症状,但有发生猝死的高危性,可以将这类患者视为心脏移植的候选者。
先天性心脏病 如先天性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严重的三尖瓣下移畸形、复杂的单心室伴有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可以在婴儿期或者儿童期施行心脏移植,其预后比矫正术更好。
心脏瓣膜病 仅占心脏移植的极少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出现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因为多种原因不能进行换瓣术,可以考虑心脏移植。但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多出现肺动脉高压,心脏移植后易于发生供者心急性右心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此时可以考虑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或者单肺移植与换瓣膜手术。
心肌炎 占心脏移植患者的极少部分。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在晚期可以发展为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但在心肌炎的急性期不能施行心脏移植,避免手术后再发心肌炎。
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如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药物中毒性心肌病或者放射性心肌病。对此类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例极少,预后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心脏移植术后再移植
下述病变可以考虑再次心脏移植:严重的急性或者超急性排斥反应使移植的供者心脏严重受损,心脏移植后再发原先患有的严重心脏病(比如巨细胞性心肌炎),手术后发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威胁患者生命,长期存活的心脏移植受者的心脏发生严重冠状动脉增殖性病变,不能施行血管再通术。再次心脏移植死亡率比较高。
其他 比如南美洲锥虫病,心脏移植后是否再次发生南美洲锥虫病尚待于进一步观察。
以上病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大于70mmHg)及肺动脉阻力大于8Wood单位时,则要考虑心肺联合移植。
另外对终末期心脏病,为避免其他器官(肾、肝、肺等)发生不可逆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