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致病性分化的生化机制分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文献综述1
1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理1
1.1 植物病原菌的侵入过程1
1.2 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因子1
1.2.1 致病相关酶的种类及特性1
2 油菜菌核病菌所致病害及其致病机理5
2.1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5
2.2 核盘菌的致病性分化6
2.3 核盘菌的致病机理7
3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9
3.1 农田管理9
3.2 药剂防治10
3.3 生物防治10
引 言11
材料和方法13
1 试验材料13
1.1 供试菌株13
1.2 供试油菜品种13
1.3 培养基13
1.4 试验试剂14
1.5 试验器材14
2 试验方法14
2.1 不同菌株致病性测定14
2.2 草酸的测定15
i
2.3 草酸和核盘菌处理后植株体内各酶活变化15
2.4 果胶酶各组分活性测定16
结果和分析18
1不同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致病性测定18
1.1 油菜菌核病菌接种后症状比较18
1.2 油菜菌核病菌对不同油菜品种的致病力18
2 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力与产草酸能力的相关性分析20
2.1 强致病力和弱致病力核盘菌产草酸的定性比较20
2.2 强致病力和弱致病力核盘菌产草酸的定量比较21
3 草酸和核盘菌处理后油菜体内各种酶活变化22
3.1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22
3.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22
3.3 纤维素酶的活性测定23
4 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力与产果胶酶活性的相关分析24
4.1强致病力和弱致病力核盘菌产果胶酶的定性比较24
4.2强弱致病力差异显著核盘菌菌株 PG活性的定量比较24
4.3 强弱致病力差异显著核盘菌菌株 PE活性的定量比较25
讨 论27
结 论30
参考文献32
致 谢39
作者简介40
[ ] 40
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ii
文献综述
1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理
植物由于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
受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
、
态,甚至出现死亡[1 2]。在植物病害产生过程中,病原物代谢的、有致病作用的物质,
即致病因子会干扰植物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使之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进一步
破坏植物组织或细胞的正常结构。因此,在人们探索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关系中,病原
物致病因子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1.1 植物病原菌的侵入过程
植物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通常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途径。
不同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也是不同的。病原真菌中寄生性强的真菌以直接侵入或自然孔
口侵入为主,寄生性弱的真菌主要从伤口或者衰亡组织中侵入。病原原核生物中,细
菌主要是自然孔口或者伤口侵入,寄生植物维管束的菌原体只能通过昆虫介体和嫁接
形成的伤口侵入。植物病毒一般由昆虫或经微伤口侵入。病原线虫一般是以穿刺方式
直接侵入寄主,也可经自然孔口侵入。
[3]
植物病原菌在直接侵入以前与寄主植物之间就有相互作用 。病原菌可以从寄主
体表吸取养分,用于其定殖生长,为侵入寄主做准备;病原菌的代谢物或其体表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