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九色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8-10-22约2.8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九色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诚信”为主题,除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外,同时对学生进行“诚实笃信、相互尊重”这一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九色鹿》作为本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体裁是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惩罚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德,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用对比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诚信的追求。 全文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九色鹿的由来。第二到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九色鹿救人不要报答。第六到九自然段为第三段,写调达见利忘义,出卖九色鹿,受到惩罚。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只好”、“竟然”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复述这篇课文。 3、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色鹿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 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2、用“只好”、“竟然”两个词语造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段,初步了解九色鹿。 4、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简介敦煌莫高窟和绘于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连环画式故事画《九色鹿》。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这个神奇而动人的民间故事——九色鹿 (板书课题:九色鹿) 齐读课题。 3、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出示问题) (1)九色鹿生活在哪里?(2)九色鹿长什么样子? (3) 为什么叫它九色鹿? (4)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5)课文讲了关于九色鹿的什么故事? ……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九色鹿到底是一只怎样的鹿呢?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要求: (1)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遇到生字词的时候多读几遍。 (3)带着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2、(出示九色鹿图片及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交流: A、我知道九色鹿生活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洁白如雪?毛色鲜艳 ?漂亮极了?)(指名读好句子) B、我知道了为什么叫它九色鹿?因为……所以……(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 C、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鹿? 3、这是一只多么神奇而美丽的鹿啊!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它的美。 三、朗读第2---9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1、过渡:在这只神奇而美丽的九色鹿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弄清这个问题,不过,这几个自然段中生字和四字词语特别多,请同学们按要求去读书。 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2—9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四字词语,理解词语,不理解的做记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课件) ?(1)读准多音字的音: 泄露(? )暴露(?) 肮脏(?)?心脏(?) 调整(?)调集(? ) (2)生字:誓 皇榜 财 浩 义 魂 残 斥 弃 重点指导:誓 魂 残 誓 发誓的誓,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生记)其实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可是有根据的。上面为什么是个“折”字呢?古人在发誓时,一般手中拿一根枝条,发完誓(言)就折断枝条(折),意思是如果违背了誓言,就得到和这枝条一样的下场。所以,誓字上面是折,下面是言。 (3)(出示课件)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A 指名读,跟读,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齐读 奋力挣扎?连连叩头? 郑重起誓 千恩万谢?进宫告密 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恩将仇报? B 理解词意----“义”:什么是“义”呢?大家请看——(出示:義)认识这个字吗?告诉大家,这个字也读yì,是“义”的繁体字,它的上方是“羊”字。说来还真有趣,古人非常崇尚“羊”,因为羊一身是宝,不管是鲜美的羊肉,富有营养的羊奶,还是温暖的羊毛。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喜欢把“羊”用在最好的字眼上,如“美丽”的“美”,“善良”的“善”。 “義”和“美”、“善”一样,都是做人应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