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 课件 .pdf
串行通信是工业现场仪器或设备常用的通信方式,网
络通信则是构成仪器网络化的基础。本章在介绍串行
通信、网络通信基本概念和接口协议的基础上,举例
介绍串行通信和网络通信的LabVIEW实现方法,并对
LabVIEW支持的DataSocket编程方法和应用进行讨论。
具体包括串行通信、网络通信、共享变量、IrDA无线
数据通信。
8.1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一位一位地传送信息,
其特点是所用传输线少,并且可以借助电话网进行信
息传递,因此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传输。目前,不少仪
器和人机交换设备都采用串行方式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8.1.1串口简介
1.数据传送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是在两个点(如终端设备与
微型计算机)之间进行传送,按照数据流的方向可分
成3种数据的传送方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1)单工
如图8.1(a)所示,通信双方的一方只发送数据,而另一
方只接收数据。在它们之间的传输线上,数据只向一
个方向流动,即从发送方到接收方。
(2)半双工
如图8.1(b)所示,数据能从A传送到B,也能从B传送到
A,但不能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每次只能有一方
发送,另一方接收。通信双方可以轮流地进行发送和
接收。
(3)全双工
如图8.1(c)所示,通信双方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全双
工方式相当于把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工方式组合在一起,
所以它需要两条传输线。
2.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在串行通信中,传输速率用波特率表示。波特率是指
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其单位是位/秒
(bps)。它是衡量串行数据传输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
规定的波特率有50bps,75bps,ll0bps,150bps,
300bps,600bps,1200bps,2400bps,4800bps,
9600bps和19200bps等。
传输距离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直接传送串行数据
的最大距离(误码在允许的范围内),它与传输速率
及传输介质的电气特性有关,传输距离往往随传输速
率的增大而减小。
3.串行通信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有两种基本的通信方式,即异步通信和
同步通信。
在同步通信中,为了使发送和接收保持一致,串行数
据在发送和接收两端使用的时钟应同步。通常,发送
器和接收器的初始同步是使用一个同步字符来完成的,
当一次串行数据的同步传输开始时,发送器送出的第
一个字符应该是一个双方约定的同步字符,接收器在
时钟周期内识别该同步字符后,即与发送器同步,开
始接收后续的有效数据信息。
在异步通信中,只要求发送和接收两端的时钟频率在短期
内保持同步。通信时发送器先送出一个起始位,后面跟着
具有一定格式的串行数据和停止位。接收器首先识别起始
位,以同步它的时钟,然后使用同步的时钟接收紧跟而来
的数据位和停止位,停止位表示数据传送的结束。一旦一
个字符传输完毕,线路空闲,无论下一个字符在何时出现,
它们将再重新进行同步。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相比较,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不足之
处是同步通信的实用性取决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保持同步的
能力。在一次串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接收器接收数据时,
若由于某种原因(如噪声等)漏掉一位,则余下接收的数
据都是不正确的。
异步通信相对同步通信而言,传输数据的速度较慢,但若
在一次串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仅影响一个字节
数据。
目前,在微型计算机测量和控制系统中,串行数据的传输
大多使用异步通信方式。
4.串行通信协议
为了有效地进行串行通信,通信双方必须遵从统一的
通信协议,即采用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相同的传输
速率、相同的纠错方式等。
异步通信协议规定每个数据以相同的位串格式传输,
每个串行数据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
位组成,串行数据的位串格式如图8.2所示,具体定义
如下。
(1)空闲状态
当通信线路上没有数据传输时,发送数据线应处于逻
辑“1”状态,表示线路空闲。
(2)起始位
当发送设备要发送一个字符数据时,先发出一个逻辑
“0信号,占一位,这个逻辑低电平就是起始位。起
始位的作用是协调同步,接收设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