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破碎顶板下综采技术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距离煤层破碎顶板下综采技术研究
[摘 要]针对许疃煤矿722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上部近距离71煤回采后造成的顶板破碎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采用综采的可行性及影响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技术因素,选用了合适的液压支架,提出了相应的破碎顶板加固方案及注浆参数,保障了7225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关键词]近距离;顶板破碎;液压支架;顶板加固
中图分类号:TD82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53-02
1、前言
对于层间距较小的煤层群(组)开采,上分层的煤层回采后,将破坏围岩原岩应力分布状态,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不仅对煤层群(组)上覆岩层产生破坏,而且应力影响范围还将向底板深部传递,引起下部煤层顶板破碎,造成采煤工作面煤壁片帮、局部冒顶,液压支架移架困难甚至被压架等事故。
许疃煤矿中煤组主采71、72、82三层煤,71、72煤层间距平均为13m,72、82煤层间距平均为19m,特别是71、72煤层,呈分叉合并关系,总体上是浅部分叉,深部合并,两层煤的层间距变化较大,从几米很快就变为零点几米,且分叉合并线非常不规则,有时一个工作面会出现两头分叉、中间合并的情况,煤层的厚度差异很大,给回采工艺的选择造成很大的困难。71煤平均厚度1.8m,72煤平均厚度2.6m,中间夹矸从0到2.5m不等。对71、72煤层合并区,即夹矸厚度在1m以下的,现采用一次采全高工艺,而对夹矸较厚区域,一次采全高支架不能适应,必需分层的情况下如何确保72煤的安全高效开采是矿井面临的难题。
2、工作面概况
7225工作面位于82采区南翼三阶段,东邻7127工作面(已回采),南到7218工作面(尚未准备),西到81采区南大巷保安煤柱,北到82采区大巷保护煤柱。工作面里段400m上部为7118采空区。
该工作面72煤层属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厚度1.70~2.50m,平均2.40m,赋存稳定;与上部71煤层层间距在0.8~9.3m之间,平均5.0m,与下部82煤层层间距在14.35~16.20m之间,平均15.15m。煤层内生裂隙较发育,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倾角8°~16°,平均10°,煤层埋深-452.9m~-485.6m。工作面顶底板情况见表1。
3、工作面回采技术分析
(1)采煤方法分析
①、煤层赋存条件
7225工作面的72煤平均2.4m,工作面走向长474m,工作面长121m,工作面煤层倾角8°~16°,平均10°,煤层埋深-452.9m~-485.6m。煤层赋存具备综采条件。
②、煤层顶底板条件
根据72煤生产实践,许疃矿7225工作面最主要的问题是顶板比较破碎,煤质比较松软,顶板不容易管理,容易出现漏冒顶事故,但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支架架型和采用有效的顶板管理技术,完全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机械化的优势,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2)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因素分析
①、根据机风巷掘进过程中实际揭露情况来看,工作面内断层构造较复杂,小断层较多,由于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受断层影响,影响工作面正常推进。且由于断层附近压力增大,岩石破碎,煤层厚度和倾角会发生变化,顶板更加破碎,支护困难。
②、工作面上部7118工作面回采时,破底较多,人为将工作面层间距变薄,受采动及水的影响,72煤顶板岩体强度和承载力降低, 导致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顶板破碎、整体性差。
③、针对近距离煤层破碎顶板特点,合理选用综采液压支架,是防治工作面煤壁片帮、漏顶的一项技术难题。
4、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
液压支架的选型及结构的确定既要考虑工作面顶底板岩性.又要考虑煤岩的赋存条件。如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及变化、煤层普氏系数、顶板的跨落步距等。同时考虑回采时易发生片帮、冒顶和支架下陷现象。
7225工作面处在71煤和72煤的分岔区,由于71煤的开采对底板破坏的影响,使得开采72煤时顶板及其破碎,并且断层构造比较发育,严重影响了72煤层的回采,直接顶底板为泥岩,煤体也松散,属于典型的顶板破碎的“三软”工作面。
在“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通过及时支护,带压移架, 依靠支架提供足够的工作阻力和初撑力,保持架上直接顶的完整,不提前失稳,且尽可能早地主动承担矿山压力,从而减轻煤壁承受的矿压,以保持煤体和煤壁的稳定,避免片帮冒顶。要实现直接顶完整,顶梁的调平是前提。
三软煤层顶板压力反映强烈,液压支架要有足够的工作阻力。但初撑力不宜过大,因为支架反复支撑煤顶,煤顶易破碎,造成冒顶。
7225工作面直接顶强度较低,随采随落。要防止放煤过程中出现大量矸石现象;底板岩性强度较低,底板浮煤较多,液压支架容易出现插底现象,在底座前端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