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专题复习PPT课件.pptx

发布:2025-03-25约2.0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鱼我所欲也

复习课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

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词语——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文言词语-其他1

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假使)

贤者能勿丧耳

群(不丢掉)

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文言词语——其他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指高位厚禄)

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妻妾之奉

(侍奉)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一词多义。

■为:a、今为(为了)

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

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

活也?恋

句子翻译1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那

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句子翻译2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文章回顾

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

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3、文中所指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4、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5、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精要练习1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不为苟得也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为宫室之美④一箪食

⑤蹴尔而与之⑥乞人不屑也

①wéi,动词,做,干。②Wù,动词,厌恶。③wèi,介词,为了。④dān名词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⑤cù动词用脚踢。⑥xie动词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精要练习2

2、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1)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选C

精要练习3

4、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

的华丽却接受了。

精要练习4

5、简要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舍生而取义。

(2)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牛取义的力史人物以及他的岁

他的名百o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一十人

还有后米人。

精要练习5

■(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

“义”的成语。

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

■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

出的?

6、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