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夏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ppt-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油库概况 12时13分,按照指挥部的部署 ,4辆黄河炮车、2辆东风炮车、6辆普通东风水罐车迅速开进库区,按预定的位置停靠做战斗准备。 当各车基本定位,指挥员即将下达进攻命令时,五号罐火势突然增强,消防车漆顿时被烤焦。由于处境危险,被迫下令后撤,进攻灭火方案暂缓执行。同时命令各车迅速撤出库区,车头向外,驾驶员不准下车,时刻做好撤离准备。各级指挥员密切注视火情变化,及时察觉喷溅前兆,以防不测。 13时许,风向突然变化,由东南风转为北风偏西,风力五、六级。使一、二、三、四号罐,火场处于下风向,浓烟烈火压得很低,猛烈扑向三、四号罐,火场情况更加危急。 14时35分,稳定燃烧达4个半小时之久的五号原油罐火情突变,火势骤然增大,原来的浓烟全部变为火焰,且颜色由橙红色变为红白色,异常明亮。指挥员当即判断是原油喷溅之前兆,预感可能出现大喷溅,于是紧急命全体撤退。 在撤退命令刚刚下达, 4号罐发生了爆炸,顶部的2层水泥板飞上了天空,火焰冲起几百米高。正在撤退的消防队员有的被冲击波冲倒,有的被铺天盖地落下的石块、水泥块砸倒。也就在这个时候,5号罐发生了喷溅,l号、2号、3号罐先后爆炸、燃烧,冒着熊熊火焰的原油四处奔流。 在喷溅、爆炸的瞬间,有14人牺牲,65人受伤,来不及撤退的8辆消防车、l辆指挥车全都葬身火海。爆炸的冲击波使百米之外的友谊宾馆楼顶裂开大缝,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几千户居民住宅的玻璃窗破碎,青岛市区也感受到强烈的震动。喷溅和爆炸发生后,原油大量外溢,冲过公路,冲进了住宅区,流向胶州湾。燃烧的范围迅速扩大,25万平方米之内一片火海。 13日凌晨起,省内各路援兵相继赶到火场,至16日17时,将明火全部扑灭。灭火战斗共历时104个小时。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1、直击雷 2、球形雷 3、雷电感应 4、雷电侵入波 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雷 电 危 害 雷击具有一定的规律 雷击其实与带电体发生电火花相似,都是电场击穿空气而发生的放电现象。物体的尖端处,就较容易击穿空气出现放电火花。因此,突出地面越高的物体和导电性能越好的物体就越容易受到雷击。 雷电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雷电活动日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建筑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活动从季节来讲以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 我国平均雷电日的分布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 西北地区一般15日以下; 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在15~20日之间; 长江以南地区平均雷电日达40日以上; 北纬23°以南地区平均雷电日达80日。 (广东的雷州半岛地区及海南省,是我国雷电活动最剧烈的地区,年平均雷电日高达120--130日。 ) 总的来说,我国是雷电活动很强的国家。 雷电的危害 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 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 3、雷电放电时能使物体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电磁场。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而在闭路导体中,因强大的感应电流也会引起燃烧。 避雷系统 第二部分 夏季安全生产 第二部分 夏季安全生产 第二部分 夏季安全生产 第二部分 夏季安全生产 化工企业在防雷、防电气事故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提前对所有设备、电气、仪表等防雷接地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核查,全面检测一次防雷接地的冲击接地电阻值,确保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有问题及时整改,做到无一疏漏。 (2)对关键的仪表回路加防雷器,主控制室仪表间的墙、房顶等做好防雨准备。 * 第二部分 夏季安全生产 (3)电气方面,对变压器、电缆、电缆接头、电动机(包括机身、轴承)、电气元件接触点等做好温度检测,防止超温;变配电室、开关站、接线盒、轴承等做好防雨防水工作,并做好雨后检查;变配电室、地下室、开关站等还要做好防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4)储罐的安全阀、排空口等部位,是储罐防雷重点,都易受到雷电打击,发生火灾,必须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 第二部分 夏季安全生产 (5)经常检查接地线、跨接线等防雷设施,保证不松脱、不严重锈蚀;防雷接地线、跨接线在拆装检修管线、设备后,要即时恢复,确保工作正常。 (6)检查管道连接有无泄漏,避免泄漏出的可燃气体因雷击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