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图学教学课件:地图概论.ppt

发布:2017-05-28约4.89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1地图的基本概念 §1.1 地图的基本概念 三、 地图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二)地图具有空间信息载体和传递功能 (三)模拟功能(地图具有客观世界模型的功能) §1.1 地图的基本概念 (一)认识功能 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提供空间分布物体和现象的尺寸、维数、范围等概念,形成正确的对比概念、图形感受及制图对象的空间立体分布和时间过程变化。 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1 .1地图的基本概念 (二)地图具有空间信息载体和传递功能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包含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地图可以脱离它的原有物质载体而被复制、传递、存储,也可以被读者所理解、量测、感受、处理和利用。 §1.1 地图的基本概念 (三)模拟功能(地图具有客观世界模型的功能) 物质模型(实体模型):普通地图 概念模型(符号模型):对所需要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即经过地图概括,制成地图。 §1 地图的基本概念 四、 地图的应用 (一)经济建设 (二)科学研究 (三)国防建设 (四)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1.1 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是地学分析研究的手段 对地图上所表示的现象进行数学分析,可以获得许多信息 通过地图的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可以研究现象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五、地图在地学中的应用 §1.2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一、 地图学的定义 (一)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二)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结构与特性的空间信息,包括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现实与历史的所有空间信息。 §1.2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二、地图学的研究内容: 1. 探讨以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载体与传输工具,依据数学法则,按照比例建立空间模型,运用符号系统和最佳感受效果表达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科学认识; 2. 综合分析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内在联系及其时间变化; 3. 研究地图编制与应用原理、方法与工艺?、技术。在地图学的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了地图学史、地图投影学、地图美学以及地图制图学等若干分支学科和领域。 §1.2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三、 地图学的结构及学科分支 §1.3 地图的分类 一、地图分类概念: 按地图的某些特征或标志将地图加以归并和区分。 二、分类标准为: 按内容分类 按比例尺分类 按地物性质分类 按表现手段分类 §1.3 地图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1)普通地图: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表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地图,如水系、地形、土质及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和经济文化等要素。 1)地形图:主要是按统一编绘规范编制的比例尺较大的普通地图,内容详细。 2)地理图:具有一览图的性质,内容概括程度较高,用以反映各要素分布规律。 (2)专题地图:突出而详细地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1.3 地图的分类 §1.3 地图的分类 §1.3 地图的分类 2.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 §1.4 地图的构成要素 一、图形要素: 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把自然、社会经济现象中需要表示为地图内容的数量、质量、空间、时间状况,运用各类地图符号表示出来而形成图形要素。 §1.4 地图的构成要素 二、数学要素: 地图投影 坐标系统 比例尺 控制点 §1.4 地图的构成要素 三、补充说明: 以地图、统计图表、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1.4 地图的构成要素 §1.4 地图的构成要素 三、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需提供的内容,它们大部分被安置在主要图形的外侧。 §1.4 地图的构成要素 §1.5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一、实测成图: (一)实测成图步骤 在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密成实测地图所需的图根控制点或网 以图根控制点为基准,对实测地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施测 转入内业工作,对图件进行整理、清绘,最后制作成地图 §1.5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二)实测的方法: 地面: 以平板仪、经纬仪为主要仪器 全站仪 高空: 航测成图 §1.5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1.5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高空摄影 野外控制测量 室内控制加密 像片纠正 像片镶嵌 立体测图 实地调绘 清绘整饰成图 图1-7 航空摄影成像过程 §1.5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二、编绘成图 (一)传统成图 §1.5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二)遥感资料成图 资料准备 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