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城市道路系统 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道路的功能和组成 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 城市道路系统 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地形划分依据: 地表形态 相对高差 倾斜度 平整度 地形形态: 平原、微丘地形 山岭、重丘地形 2、气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状况,以及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期等路面使用质量。 3、水文: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边坡的稳定性。 4、地质构造: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5、土壤: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 6、植物:影响暴雨迳流、水土流失程度,经济种植物还影响到路线的布设。 (一)设计车辆 1、定义: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2、作用:汽车的行驶性能、外廓尺寸以及行驶于道路上不同种类车辆的组成对于道路几何设计具有决定作用,比如确定路幅组成、车道宽度、弯道加宽、纵坡大小、行车视距等都与设计车辆有密切关系。 3、类型:作为道路设计为依据的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鞍式列车为公路规范)。 (二)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 1、定义:计算行车速度是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道路条件的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人员能安全顺适地驾驶车辆的速度。 2、作用:设计车速是公路几何设计(如平曲线半径、超高、纵坡坡度、坡长、视距、路肩宽度等)的基本依据 。 3、规定:在一条道路上应尽量采用较高的,同一的设计车速,设计速度应连续、均衡、渐变。相邻路段速度差要符合规定,过渡段标志要明显。 3、标准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标准车型:为使不同车辆产生的交通量具有可比性,通常将道路上行驶的不同车型的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型交通量。“规范”采用小客车为交通量换算的标准车型。 (四)通行能力 定义: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一条车道或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它表示某一车道或道路的某一方向,或整条道路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量,也称道路容量,单位:辆/h(或辆/d)。 车辆一般指小汽车,有各型车混行时,采用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小汽车为单位,即pcu/h 或 pcu/d。 通行能力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及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是经过对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的诸多修正后得到。 1、基本通行能力 定义: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的某一断面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理想条件: 道路条件:道路应有足够的车道宽度、侧向余宽,道路平缓,视线开阔,平、纵线形良好,路面平整; 交通方面:车道上只有单一车型行驶,没有其它车型混入,车辆彼此保持最小车头间隔连续不断地行驶,行车不受路口、行人干扰。 怎么得到基本通行能力? 可以采取: (1)理论计算;(2)现场实际观测;(3)查规范。 基本通行能力一般从规范查表得到,见下表。 2、可能通行能力 定义:在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由于实际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并不一致,需要考虑折减通行能力的因素,如车道宽度、侧向余宽、多车道干扰和大型车混入、交叉口、纵坡、行人过街、铁路道口等对交通的影响,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 可能通行能力的计算: (1)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 N可能 = N基本×α条×α车道×α交×α人×α其它 N可能 = N基本×α条×α车道×α交×α人×α其它 N基本—— 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α条—— 多车道折减系数; α车道——车道宽度折减系数(车道宽度不足3.5m时折减); α交——交叉口折减系数,一般0.5~0.7; α人——路段行人过街折减系数; α其它——视距、铁路道口、大车混入率、纵坡、超车等折减 系数。 3、设计通行能力 定义:是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1)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