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8-0008-02
摘要:本文以某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育为背景,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引出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财经类;计算机基础实验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序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财经类院校学生计算机知识面的要求也逐渐增高。我校作为一所注重培养财经类人才的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已将计算机基础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非计算机专业的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依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和“软件技术基础(VFP 和VB)”实验及其相应的理论课程。前者侧重软件的应用,后者侧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往往采用:传授知识-〉软件应用。本文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两门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出适合实验课程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
2本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育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宽思路,培养计算机意识,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意识的去开发和应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和“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是本校学生进入校门接触到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的计算机课程。我们对1000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与生活的结合和兴趣度)分别对两门课程分别来进行阐述。
2.1“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课程作为所有非计算机专业新生的一门必修课。从图1可以看出: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课本教学内容枯燥;20%左右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平时生活结合不够紧密,从而失去兴趣。但总体来看50%~70%的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兴趣度的,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OFFICE系列,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有帮助的。
2.2“软件技术基础(VFP)”实验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包括Visual FoxPro实验和Visual Basic实验。开课时间是大一的第二学期,课本主要讲述基本概念、语言的特性、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技巧,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与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实验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理论课的进度来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财经类院校以培养财经类人才为主线,因此其教学主要以“应用”为指导目标来趋势学生的学习。从图2来看,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与他们所学习的专业脱离;3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如语言基础)比较枯燥,很难理解,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可以认同的;其中45%左右的学生兴趣度还是很高的,将近一半的学生学习也是为了考试也不是兴趣所制。
3问题及应对措施
3.1教学内容方面
存在的问题包括: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版本速度的更新及相应新技术的出现,所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不相匹配。“软件技术基础”内容的设置和财经类院校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不匹配。
●和中学时代的计算机教育衔接不紧密,出现重复知识的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给教师传授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
应对措施一:对于财经类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采用以应用为向导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在知识内容的灵活和新颖。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计算机的发展动向,将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不仅止于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有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即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应对措施二: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阶段某些地区均已经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导致在部分学生的眼中都觉着这部分知识重复针对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来分阶段授课,也是目前我校正在尝试的一个项目。
应对措施三:不定期开展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讲座及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的学术报告;开展各式各样的计z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3.2实验授课方式
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本校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课堂讲解→实验课堂练习的实验授课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可取性,但在某些知识点上,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上机的过程中往往就记不得理论的内容,从而无法体会其中的奥秘,造成在实验的过程中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无从下手。
应对措施一:以应用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体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