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7-苏州港口大厦结构设计分析-宋鸿誉.pdf

发布:2024-07-31约1.65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十四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016年

苏州港口发展大厦结构设计分析

宋鸿誉,张敏,罗强,沈银良,冯佳贤,王焕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215021)

摘要:本项目为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局部转换(穿层柱)、塔楼偏置,为超限高

层。补充了多遇地震下弹性时程分析,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详细介绍了对重要部

位采取抗震性能目标分析,给同类高层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斜撑转换;塔楼偏置;抗震性能目标分析;

0概述

苏州港口发展大厦主要功能为办公和商业,位于苏州高铁新城,高铁苏州北站南侧。用地面积为10,596

平方米。塔楼地上32层+2层避难和设备转换层,裙房地上4层,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93,914平方米,

其中地上66,379平方米,地下27,535平方米。建筑效果图见图1,总平面布置示意见图2。

图1建筑效果图图2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塔楼房屋高度149.85m,房屋总高161.85m;1~4层为商业,5~32层为办公,另外在10层与11层之

间、21层与22层之间各有1层避难设备转换层,房屋结构层数为34层。层高:1层为5.7m,2~4层为5.3m,

标准层为4.2m,46.8m标高避难设备层为4.5m,97.5m标高避难设备层为6.0m。平面形状呈方形,建筑平

面尺寸39.7x39.7m。塔楼低位和高位标准层平面见图3。

裙房地上4层,房屋高度21.75m,裙房总高25.35m;平面东西向长86.4m,南北向长为67.3m。

图3塔楼低位和高位标准层平面

第二十四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016年

1设计参数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苏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4层裙房建筑面积19,557平方米,塔楼5层及以上含避难设备层建筑面积46,821.8平方米,塔楼避

[1]

难人数为3450人,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5条,1~4层划分为重点设

防类(乙类),上部划分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属于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场地实测等效剪切波速为V=174m/s,场地覆

se

盖层厚度大于80m,按抗震规范插值方法取场地特征周期T=0.52s。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小震下地

g

面峰值加速度A=0.033g=33cm/s2,地震影响系数α=0.083。

maxmax

2结构选型与布置

地上部分裙房和塔楼不分开,为1个抗震结构单元;整个地下室不设置变形缝,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

东侧有1个与东侧地块地下室的连通道设置沉降变形缝。

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见图4,结构标准层平面尺寸39.2x39.2m,标准

层抗侧力构件平面尺寸37.2x36.6m,核心筒平面尺寸19.45x14.2m,结构高宽比4.09,核心筒高宽比11.06。

裙房范围采用框剪结构,为调整扭转位移比设置部分剪力墙。由于地下室顶板有下沉广场和汽车坡道等二

个较大的开洞,故将上部结构嵌固在基础顶面。

塔楼南立面中间1根柱建筑在四层楼面需进行转换,结构在六层楼面采用斜撑转换,斜撑跨越第三层、

第四层和第五层,见图5。仅1根柱采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