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4年移动通信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行的通信。
特点: (1)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 具有多普勒效应。
(3) 干扰严重。
(4) 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 需要采用位置登记、 过境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 综合了各种技术。
(7) 对设备要求苛刻。
(2)CDMA通信系统特点,与GSM想比的优势
CDMA,就是每一个信号被分配一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进行扩频,不同信号的能量被分配到不同的伪随机序列里。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与其他蜂窝系统比较,它具有以下优点:
(1) 系统容量大:为GSM的5.6倍,TACS的11.2倍;
(2) 抗衰落能力及抗干扰性能强;
(3) 话音质量高;
(4) 保密性及安全性优于GSM系统;
(5) 移动台发射功率低(约10 mW);
(6) 具有软切换和软容量特性;
(7) 频率复用模式可达到1。 本区和邻区可共用同一频道, 因而不需要频率动态分配;
(8) 可实现宽带数据传输
(3)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同频道干扰:所有落在收信机同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干扰信号称为同频道干扰。
邻频道干扰:工作在k频道的接收机受到工作于k±1频道的信号的干扰,即邻道(k±1频道)信号功率落入k频道的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邻频道干扰。
解决邻频道干扰的措施包括:
(1) 降低发射机落入相邻频道的干扰功率,即减小发射机带外辐射;
(2) 提高接收机的邻频道选择性;
(3) 在网络设计中,避免相邻频道在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内使用,以增加同频道防护比。
互调干扰:产生互调干扰的基本条件是:
(1)几个干扰信号(ωA、ωB、ωC)与受干扰信号的频率(ωS)之间满足2ωA-ωB =ωS或ωA+ωB-ωC =ωS 的条件;
(2) 干扰信号的幅度足够大;
(3) 干扰(信号)站和受干扰的接收机都同时工作。
减少发射机互调干扰的措施有:
(1) 加大发射机天线之间的距离;
(2) 采用单向隔离器件和采用高Q谐振腔;
(3) 提高发射机的互调转换衰耗。
减少接收机互调干扰的措施有:
(1) 提高接收机前端电路的线性度;
(2) 在接收机前端插入滤波器, 提高其选择性;
(3) 选用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工作。
阻塞干扰: 当外界存在一个离接收机工作频率较远, 但能进入接收机并作用于其前端电路的强干扰信号时,由于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非线性而造成对有用信号增益降低或噪声增高,使接收机灵敏度下降的现象称为阻塞干扰。这种干扰与干扰信号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干扰越严重。当干扰电压幅度非常强时,可导致接收机收不到有用信号而使通信中断。
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 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距离d2)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d1,d2d1)的到达功率,若二者频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仰制,甚至将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淹没。 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干扰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间隔; 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4)话音信道的功能和作用
主要传递话音信号,占用和空闲受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控制和管理。当一个话音信道空闲时,基站话音信号单元发射机关闭;
当一个话音信道被占用时,发射机打开;
当信道空闲但存在干扰且超过一定的值,该信道不可用。
在话音信道中,除了传递话音外,还传递一些其他信息,如检测音、数据、信号音等
(5)移动通信使用频率范围与使用频率范围原因
早期的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视距范围传播、距离短、范围小
(2) 天线较短, 便于携带和移动。 λ/4
(3) 抗干扰能力强。
目前,大容量移动通信系统均使用800 MHz频段(CDMA), 900 MHz频段(AMPS、TACS、GSM),并开始使用1800 MHz频段(GSM1800/DCS1800), 该频段用于微蜂窝(Microcell)系统。
(6)英文简称:
MSC:移动交换中心。
对位于服务区内的移动台进行交换和控制,同时提供移动网与固定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