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发布:2018-10-26约2.93万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PAGE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一、工程概况 重庆市××线××至××工程是忠县城区内的现状S103和S302线拓宽改造为双向4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城市道功能),这对××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及促进忠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设计起点…×下穿通道工程为该改扩建工程的一部分,位于该项目起点与移民新城大道相交处,设计内容包括下穿通道移民新城大道的A线与移民新城大道平交的B、C匝道,为简易的半菱形互通形式。 由于移民新城大道提前施工,而A线采用通道的形式下穿移民新城大道,为保证移民新城大道顺利实施,而下穿通道与移民新城大道工程同步施工。 起点××下穿通道工程位于建设中的移民新城大道K4+606.240处,是重庆市××线××至××工程与重庆××移民新城大道工程形成的四路交叉,两条道路均为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功能)。 二、 编制依据 1、…×至××工程设计施工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2、《爆破安全规程实施手册》; 13、现场踏勘及调查资料。 三、气象、水文 1、气象 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42.2℃(2006年8月),最低气温-2.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年8月);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51.5mm,雨季主要集中在5月~9月,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67mm,日最大降水量206.11mm(1996年7月21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年蒸发量1071mm,最大蒸发量1347.3mm(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年平均风带1.3m/s,最大风速为26.7m/s(1984年5月10日),一般风力为3~4级,风向以NW为主。 2、水文 互通区地表水系为长江,三峡库区最高蓄水位高程173.6m(吴淞高程175.10m),最低蓄水位143.60m(吴淞高程145.10m),最高洪水位175.00m,水位变动幅度30m。其中汛期6~9月库区水位限制在143.6m,10月到次年5月水位稳定在173.6m,9~10月库区水位由143.6m逐渐上升到173.60m,平均每天上升1m,5~6月库区水位由173.60逐渐下降至143.60m,平均每天下降1m。 3、地形地貌 互通区地面高程188.592~196.578m,相对高差约为8m,高差变化较小,地形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自然坡度角为30~60°。 1)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表明:互通区被人工填土(Q4me)和粉质粘土覆盖(Q4el+dl),土层厚度0.2~0.6m。下伏的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泥岩、泥质砂岩及砂岩。 2)地质构造 互通区位于忠县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为:146°∠60°。互通区岩体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有: Ⅰ组裂隙:230°∠55~65°,间距0.3~0.5m,延伸0.5m,张开2mm,泥质充填,裂隙面结合差,局部泥质充填,硬性结构面。 Ⅱ组裂隙:30°∠57~60°,间距0.5~1.5m,延伸5~10m,闭合无充填,裂隙面结合良好;硬性结构面。 Ⅰ组和Ⅱ组相互切割。 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互通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中,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富水性差,孔隙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内下部的网状风化裂隙、层面裂隙、构造裂隙中,受裂隙发育程度、充填状况影响,其渗透性、富水性极不均。地下水位1.6m(ZK2)~8.1m(ZK1),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面汇集、运移,在冲沟等地势相对较低处排泄,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 互通区内网状裂隙水虽然水量有限,但在边坡及通道的开挖过程中会有少量地下水渗出,对边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