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6 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2010.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17.020
N 22
备案号:22289-2008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T 645——2007
代替 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Multi-function watt-hour met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2007-12-03 发布 2010 备案 2008-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1
DL/T 645-2007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物理层 3
5 数据链路层 7
6 数据标识 9
7 应用层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数据编码 19
A.1 数据格式说明 19
A.2 数据标识编码 1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负荷记录格式、结构定义 104
B.1 负荷记录传输格式 104
B.2 负荷记录数据结构 104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状态字、特征字、模式字、错误信息字 106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几何表示 110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铜损、铁损算法定义 111
I
DL/T 645-2007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2006 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
[2006]1093 号)的安排,对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的修订。
制定本标准是为统一和规范多功能电能表与数据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的物理连接和协议。信息
量的确定以 DL/T 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为依据。
本标准与 DL/T 645—1997 相比主要差别如下:
——调整物理层通信接口参数与 GB/T 19897.1—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 第 1 部分:直
接本地数据交换》定义一致;
——控制码重新定义,增加读通信地址、冻结、电表清零、事件清零命令;
——应用层强调对特殊命令帧的密码验证,要求从站记录操作者代码;
——数据标识由原来的 2 字节改为 4 字节表示,完善事件记录、冻结量、负荷记录的具体抄读规则。
本标准的实施将规范多功能电能表的通信接口,有利于计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对用电管理部门改革
人工抄表,实现远方信息传输,提高用电管理水平起到推进作用。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 和附录C 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D、附录 E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 DL/T 645—1997。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湖南
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华立仪表集团、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长
沙威胜电子有限公司、浙江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深圳科陆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树东、姜洪浪、曾海鸥、马利人、杨晓科、张亚东、刘绍新。
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