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爱情观.pdf
恩格斯的爱情观
摘要:本文通过对恩格斯婚恋实践和有关著述的研究,总结了恩格斯对爱情
本质的科学概括,提出了爱情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恩格斯对健康爱情的
追求和对资产阶级爱情观的抨击,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爱情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
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爱情观;研究
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字眼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不吝泼墨,用动人心
弦的笔调写下了爱情的颂歌。然而无论是从伦理学角度,还是社会学领域,撰文
称颂马克思与燕妮的伟大爱情,从而描述马克思的爱情观者不乏其人,但对恩格
斯与白恩士姐妹感人的爱情故事及其爱情观详加叙及者则为数寥寥。本文试就恩
格斯的爱情观作以粗疏的探讨,谨以此献给玛丽和莉希这两位伟大的爱尔兰女
性。
一、恩格斯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概括
早在恩格斯之前,包括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和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内的许多思
想家,都曾对爱情的本质有过阐述,却没有一个人揭示出爱情的社会属性。恩格
斯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成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爱情的本
质和发展做了科学的概括。
恩格斯把爱情定义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一种关系。他认为,现
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有着根本的不同。那么,爱情有哪些基
本特征呢?恩格斯把它归结为三点:
第一,互爱是爱情的基础,爱情必须以互爱作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的勉强,
尤其是要尊重妇女的意志。翻开历史,人们不难看出,整个中世纪以前,婚姻的
缔结完全出于父母包办,无论是男子或女子,都必须顺“父母之命”和“媒妁之
言”,有的甚至是“指腹为婚”。这在中国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女子“在家从父”
被列为“三从四德”之首,否则就是大不孝,就是伤风败俗。马克思主义者为打碎
那个社会而奋斗,恩格斯则把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视为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一个重
要标志。
第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两性的结合应该建立在纯洁而真挚的爱情基础之
上,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婚姻关系,才能保证夫妻间真正自由
的结合。但是,真正自由缔结的婚姻,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经济关系的支配,
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之后才能普遍
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不仅享受了结婚的自由,而且保证了离婚的自由。
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夫妻间感情确已消失,或者被新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
离婚无论对双方还是对社会都将成为一件幸事。无产阶级的婚姻道德保证离婚自
由,但这只是在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之后。总之,由爱情缔结的婚姻,真正保障了
男女之间的婚姻自由,从而消除了由于等级权势和财产关系而造成的强迫性婚姻
的种种不幸和悲剧,使人们真正享受两性自由结合的幸福。
第三,持久性和排他性是爱情发展的要求。恩格斯主张要对爱情忠贞专一,
要培养持久和巩固的爱情。1888年,恩格斯曾经严肃批评了考茨基那种喜新厌
旧的生活作风。他认为,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见异思迁的错误思想行为,
只会给对方造成痛苦和不幸,并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因此,即使夫妻之间出现
了暂时的不和睦,也不应该轻易提出离婚。如果夫妻双方能够相互谅解,又没有
第三者的插足,那是不会造成恩爱夫妻感情的彻底破裂的。恩格斯明确指出,如
果有人每过一两年就有新的爱的需要,那就必须“约束这种天性”,以免它把自己
和别人拖入“无休止的悲剧冲突之中”。
恩格斯总结的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爱情的道德
内容。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爱情,其实质就是两性间在平
等互爱条件下那种最真挚、最强烈的渴望结合的一种高尚道德关系,爱情是一种
高级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人们社会关系的一方面,它既不是天国的神意,也不是
“性欲”的简单的付诸实践。
二、提倡健康的爱情,反对资产阶级的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者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唐·璜(西班牙传说中玩弄妇女的浪荡汉)。
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感情,要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恩格斯
历来反对禁欲主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荒诞论调,他认为,高尚而真挚的爱情是
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1886年10月,他在给伯
恩施坦的一封信中尖锐地指出:“如果无产者都这样瞻前顾后,那未无产阶级就
要断子绝孙了。”恩格斯认为,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积极奋发,当一个人正在恋爱
的时候,他希望博得对方的爱情,这能激发他(她)的创造热情和优良品质,推
动他(她)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爱情是高度的道德感情,它使人上升到新的道德
高度,不断增强、加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