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路延长线强夯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路延长线强夯施工方案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1、工程概况
山东省XXXX路东延道路工程,位于XX市XXX旅游开发区,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三、工程地质情况
本
勘察资料表明,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较简单,层序较清晰,中生白垩()
第①-1层:素填土,黄褐色,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分布在约K4+940以西地段,回填成分主要为粘性土,混有少量碎石、砂砾物,表层为碎石土。初步建议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160kPa,变形模量E0取5~8MPa。
第①-2层:素填土,黄褐色,干~饱和,松散~稍密,主要分布在约K5+000~480地段,回填成分主要为砂土,混有少量卵石。初步建议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80~120kPa,变形模量E0取4~6MPa。
第②-1层:粗砂,灰褐色、黑褐色,饱和,松散,颗粒级配中等,呈次棱角状,细粒土含量约10%~20%,受淤泥浸染有腥臭味,见有贝壳等海生物残骸。该层主要分布在K4+420以西地段。初步建议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80~110kPa,变形模量E0取4~6MPa。
第②-2层:中、细砂,灰褐色、黄褐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级配中等,呈次棱角状,细粒土含量约10%,该层顶部局部受淤泥浸染呈灰褐色、黑褐色,见有贝壳等海生物残骸,局部相变为粉砂。该层主要分布在K4+420以东地段。初步建议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40~200kPa,变形模量E0取10~18MPa。
四、施工准备
4.1机械设备准备
1、夯锤2个: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采用圆形,重量30T,并设4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2台:选用6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2套: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挖掘机2台: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清表、喂料和备料。
5、推土机2台:用作整平夯坑。
6、装载机2台:用作回填夯坑和作地锚用。
7、检测设备1套: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仪等设备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8、测量仪器:GPS仪2台、水准仪2台
9、配备自卸车和水泵若干个,用于土方运输和施工现场的排水。
10、发电机2台,供水泵抽水使用。
机械配置详见下图: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 号 台套数 性能 备注 1 水平仪 苏州一光DSZ-2 2 良好 2 GPS仪 上海华测 2 良好 3 强夯机 60t 2 良好 4 发电机 250kW 2 良好 5 挖掘机 PC-240 2 良好 6 推土机 140KW 2 良好 7 抽水机 5.5kw 4 良好 8 装载机 ZJ50 2 良好 9 运输车 6 良好 4.2劳动力准备
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辅助,因此劳动力配置如下:起重机司机2名,起重工4名,辅助工8名。
4.3技术准备
1、研究工程地质报告,画强夯平面布置图。
2、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写强夯施工方案。
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4、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五、操作流程及施工方法
5.1作业条件
1、场地已平整,机械设备进出场地道路也修好,表层松散土层已预压,雨期施工周边须挖好排水沟,防止表面积水。
2、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要求。
5.2工艺流程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5.3施工参数确定
强夯施工参数根据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强夯施工前,在现场选取长度不小于50m的片区试夯,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夯击遍数、夯击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及夯距夯锤起吊高度。
(1)单点夯击能:设计要求点夯采用4000KN.m,满夯时采用2000KN.m。
⑵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采用点夯三遍满夯一遍,点夯设计采用8击,满夯设计采用2击。点夯按照梅花形布置,间距5m;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⑶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⑷夯点布置及夯距:根据设计图纸,夯击点按方形布置。第一遍的夯点间距要大,使得深层土得到加固,然后中间补插夯点。设计夯点间距为5m,夯点平面布置为梅花形。
⑸夯锤高度计算:
由于本工程缺少参考资料,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执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