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边坡稳定性及防护设计分析.pdf

发布:2025-03-18约3.5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边坡稳定性及防护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边坡稳定性条件及边坡滑动模式,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对边

坡进行二维稳定性计算,为边坡设计及加固处理提供定量的依据。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设计

Abstract:inthispaper,accordintotheslopestabilityconditionsandslope

slidingmode,theuseofreasonablecalculationmethodontheslopetwo-dimensional

stabilitycalculation,fortheslopereinforcementdesignandprovidequantitativebasis.

Keywords:slope;Stability;Analysis;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右岸公路高程1017~1020m,因导流明渠及主体工程布置的需要,需对

其进行先期改建。改建公路沿明渠右边墙岸坡靠山体侧布置,全长1010.47m,

设计路面高程约1020.0m,路面宽9m,路基主要由开挖山体形成,个别冲沟处

由填方堆筑而成。改建公路先期施工后,沿明渠右边墙靠山体侧将形成高边坡,

其中公路K0+140~0+360m段路面以上最大坡高约为120m;在改建公路左侧靠

雅砻江公路高程以下为导流明渠出口段的右边墙岸坡,还将下挖48m到明渠底

高程974m左右。当导流明渠开挖完成后,该段明渠右边墙岸坡从明渠渠底至右

改建公路山体开挖边坡开口线将整体形成最高约160m的开挖高边坡。

2设计基本资料

2.1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工程边坡开挖区位于原公路内侧,为平均坡度350~400

的原始自然山体,其外侧为修建原公路的人工堆积及I+Ⅱ阶地堆积的台阶状地

形。

(2)地震。工程区位于坝区右岸,处于南北向挤压破裂岩带内,相应场地

地震动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5,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工程边坡开挖区浅表部为坡残积块碎石土,估

计厚3~5m;其下伏基岩为砂岩、页岩互层产出,以砂岩占多数,页岩为薄层状

且表现为挤压揉皱,部分为层问挤压破碎带,岩体破碎,完整性差。改建公路通

过处多为卸荷带岩体,岩体结构面发育且多为卸荷裂隙,多张开充填次生泥,岩

体松弛,稳定性较差;尤其是页岩出露段,岩层呈薄层状、挤压揉皱明显,工程

特性差,易风化剥落,其边坡稳定性差。

(4)岩体风化卸荷。工程边坡开挖区内岩体风化卸荷强烈,主要表现为页

岩普遍强风化、易剥落及表浅部岩体松弛、拉裂等,为层状~碎裂、层状~镶嵌

结构的V级岩体。经地质调查及开挖揭示,岩体强风化水平深度约20~30m,

强卸荷水平深度可达30~40m。

(5)水文地质。工程边坡开挖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下水为坡残

积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向河谷排泄。页岩相对

隔水,砂岩相对含水、储水。但浅表部岩体受强卸荷及节理裂隙发育的影响,页

岩也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区内基岩裂隙水含水性受季节影响明显,原始坡体旱季

普遍呈干燥状态,雨季则表现为有裂隙水沿边坡渗出。

2.2岩体质量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

本工程建立了坝基岩体质量分级体系,按五级岩体质量划分标准,将坝

区岩体具体划分为Ⅱ、Ⅲ、Ⅳ、V级四级岩体。根据岩体结构类型和岩体质量

等级划分,开展相关试验。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经分析论证和适当调整,并结

合工程类比资料给出各级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岩体变形特性参数、抗剪强

度、结构面抗剪强度及承载强度等(参数略)。

2.3边坡设计安全标准确定

导流明渠为施工期的临时泄水建筑物,级别为4级。导流明渠右边墙岸

坡开挖高边坡主要影响主体工程施工期导流明渠运行安全,并考虑到对电站建成

后的影响及对右岸改建公路的重要性,经综合分析研究,考虑影响该边坡稳定安

全系数的各有关因素和边界条件,并类比大量工程边坡实例及相关专业规程、规

范拟定边坡安全标准(见表1)。

表1各工况下边坡的允许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