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护理学高职案例版》第4章:经络.ppt

发布:2019-02-27约1.04万字共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 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分支 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如图)。 足厥阴肝经(人体气机畅调的护理师) 1:00~3:00肝经运行最旺,肝血推陈出新,毒素代谢,此时应在深睡眠中。 本经主治肝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胸闷、恶心、呕吐、泄泻等,日常生活中做肝经的保健,可帮助排除积存的废液。 *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是肝经在人体内值班。肝气是主升的,左边是生发,肝气是上升的;右边是主降,肺气是降的,所以在道教的养生里认为“降龙伏虎”是最难的。也就是说把人体的气机调整到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是最难得的。而治病也是这样,如果能够把这个气机把握住、就可以治好病。? 太冲穴 定位: 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能:行气解郁 女性优佳 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而进。 12.足厥阴肝经 时间 经络 3:00~5:00 手太阴肺经 5:00~7:00 手阳明大肠经 7:00~9:00 足阳明胃经 9:00~11:00 足太阴脾经 11:00~13:00 手少阴心经 13:00~15:00 手太阳小肠经 15:00~17:00 足太阳膀胱经 17:00~19:00 足少阴肾经 19:00~21:00 手厥阴心包经 21:00~23:00 手少阳三焦经 23:00~1:00 足少阳胆经 1:00~3:00 足厥阴肝经 经络运行规律表 *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23-1:胆经当值,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1-3:肝经当值,养肝如同养树木 寅时3-5:肺经当值,号脉的最好时机 卯时5-7:大肠经当值,空腹喝水,排除毒素 辰时7-9:胃经当值,早餐营养要均衡 巳时9-11:脾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午时11-13:心经当值,睡好午觉养阳气 未时13-15:小肠经当值,保护血管多喝水 申15-17:膀胱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酉时17-19:肾经当值,预防肾病的最佳时间 戌时19-21:心包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亥时21-23:三焦经当值,准备休息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见下图)。 第3节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又称“奇经”,是指在十二经脉之外“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而言,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在内。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走向和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 不隶属于十二脏腑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相配之关系。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部位相似,功能相近的经脉联系起来。 调节十二经之气血 ,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作用。 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泊。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功能 1.督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见图)。 基本功能?督,有总管、统率的意思。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为“阳脉之海”。 2.任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见图)。 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的意思。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又称“阴脉之海”。 3.冲脉 起于小腹内肾下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气冲后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与任脉并至目下。另有分支在下肢与足少阴肾经并行,经胫骨内到足下大指间(见图)。 基本功能 冲,有冲要之意。 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又称其为“十二经脉之海”或“五脏六腑之海”。   冲为血海 冲脉起于胞中,有促进生殖之功能,并同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称其为“血海”。 4.带脉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见图)。 基本功能 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能约束全身纵行的各条经脉,以调节脉气,使之通畅。 带脉穴(足少阳胆经) 5.阳跷脉 起于足跟外侧(仆参穴部),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于睛明穴部,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风池(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